■中国石油大学建校五十五周年系列述评·战略篇

国之所需校之所重

    期次:第812期    阅读:1587   


  北京石 油学院师生 利用生产实 习的机会参 加了大庆石 油会战,部 分师生担任 了各大队和 基层队的负 责人。


  奉献国 家,服务西 部,石大精 神在新世纪 中国石油大 学的莘莘学 子中得到继 承和发扬。 图为“西部 行”博士服 务团成员在 克一号井前 留影。


□本报记者 文永红
从中国石油大学55年的办学历程中,我们能清晰地梳理出新中国能源工业特别是石油工业的发展脉络。国家的需要,是学校的使命,也是学校确立发展战略的根本依据,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这一选择也从未动摇过。
  55年前,北京石油学院顺应国家石油工业需要而建立,从此,学校就肩负起服务祖国石油石化工业、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祖国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坚决服从组织分配。”这是我校第一届毕业生的响亮回答。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石油学院的师生义不容辞地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支持国家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石大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紧紧围绕石油石化等国家重大需求,准确把握石油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油气工业、能源安全等方面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培养石油石化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为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中国石油大学已成为培养石油石化工业高级专门人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学校正全面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这是一种发展战略,是一种坚定选择,承载着石大人的光荣与梦想。
  2000年,学校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划转国家教育部直属管理,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近年来,学校办学空间空前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科也由过去的比较单一向石油石化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相互支撑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在新世纪的新发展。
  2003年,教育部与四大石油公司签署共建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面临新的机遇。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进入深化改革巩固提高阶段。作为石油高等教育的最高学府和惟一的一支国家队,跻身国家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但强手如林,我们如何应对?此外,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实施,石油石化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加快,都对石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学校何去何从?这成为每一位石大人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200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凝聚全校师生员工智慧,深刻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形势,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思路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深入思考并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所怎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服务石油石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立足石油石化工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成为石大人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
  今天的石大,正行驶在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上,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服务石油石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制约学校长远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体现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学术大师、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还比较缺乏;高水平、原创性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还不够多;办学资源相对不足;一些党员和干部的创新意识、忧患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解决问题必须靠发展。党委认为,当前的重大任务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办学质量上,放在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发展不能漫无目的,不能全面出击,而是要找准发展定位、做好战略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为此,学校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集思广益,制定了“十一五”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特色化、国际化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同时,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处理好突出特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展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面向石油与服务首都的关系,这也是保证学校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理想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