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了学位授予仪式的帕帝楠很郁闷,靠在窗边的他一直在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弥补。
要把心里话用中文写出来,还要写得有意思,对帕帝楠来说的确是个考验。但他总说,只要把他这些年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玩的事情说出来,同学们肯定会喜欢。
在毕业典礼上,帕帝楠用流利的中文讲述在学校的感受,台下的同学不时发出爆笑和掌声。
帕帝楠实习时穿的工服。
拉娜帮帕帝楠整理领口。
张旭 摄影报道
来自乍得的帕帝楠在毕业前的这段日子里,又激动又遗憾。激动的是他要作为留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而遗憾的是因为熬夜写发言稿,他错过了学位授予仪式。
5年前,帕帝楠和他的同学们一起从乍得来到北京。
对于在学校的日子,帕帝楠很是依恋。“也许等我回国以后,再打开微信,再登陆QQ,很多人都不在线了;想再看几集《欢乐颂》就得‘翻墙’连接中国的服务器了;网购不能包邮,收货要等好久,也肯定不会听到快递小哥说:同学,南门取下快递。”
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之后,再回到家乡,帕帝楠的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巨大的转变。
帕帝楠的专业是石油工程,谈起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帕帝楠说起了他儿时的记忆,“小时候,在我的身边总能看见带着安全帽的中国人。建厂、修路、架电线,每一个基建项目都有中国人的身影,而他们看起来总是那么的勤奋,我也想和他们一样。”在他家乡的那座炼化厂,已经成了他们家乡现代化的工业标志。而大三暑假去新疆油田的实习则给帕帝楠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了乌鲁木齐,然后又换乘汽车到克拉玛依,然后又走了很久才看到了‘磕头机’。新疆之行,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中国是这么大。”
“不管怎样,我都要感谢中国石油。在公司的资助下,我才来到了这里,完成了学业,学会了中文。回国后,相信一定会有更好平台等着我。”帕帝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