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校携手凝聚石油事业发展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总经理曲广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致辞

    期次:第1084/1085期    阅读:487   

  今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这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去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等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于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学校长期以来对中石油集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教育才能赢得未来。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中国石油大学与新中国石油工业血脉相连,同心同向,同力同行。建校60多年来培养了20多万名优秀人才,有的成长为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干部、两院院士、英模人物,以及一大批石油企业领导人员等,书写了令国人称赞、让石大人骄傲的历史,为我国石油工业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坚持把科研作为强校之路,石油石化学科研究优势突出,在多个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在非常规油气、新能源等新兴研究领域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级三大科技奖22项,为我国石油工业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需求为己任,积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企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各领域全方位“对接”,在众多国家级、公司级科研项目中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将高校人才优势、基础理论研究优势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需求相融合,为中石油集团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石油高校是石油人才培育成长的重要基地,石油企业则是石油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人才是企校之间最紧密的纽带。中石油集团是我国特大型能源企业,拥有资源富集的油气储备,是锤炼人才的熔炉;中国石油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知识高地,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这就使石油院校和石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与生俱来的密切关联。
  当前,无论是石油院校还是石油企业,都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新的机遇与挑战。怎样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校都在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借此机会,我想就如何发挥好党的政治优势和中石油集团特有的文化优势,进一步加强企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谈几点想法。
  第一,着眼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共同推进石油精神的传承弘扬。石油精神是中国石油工业的灵魂和根基。为什么一代代石油人总是那样满怀激情和理想?因为总有一种无声的传承,在不知不觉中融入石油人的血脉。去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这几年,中石油集团持续推进石油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开展石油精神时代内涵研究、重塑石油良好形象大讨论,并把每年6月第一周确定为“弘扬石油精神,重塑良好形象”活动周;组织“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巡回宣讲近500场、“弘扬石油精神推进稳健发展”等专题报告会40多场,企业内外数百万人接受了石油精神熏陶洗礼,反响强烈。中国石油大学长期秉承石油文化传统,坚持将石油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有鲜明石油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学生树立“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坚定信念,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对石油精神有认同并且积极践行的优秀石油人才。不久前,中石油集团“弘扬石油精神”先进事迹报告团应邀来到石油大学作专题报告,校领导、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毕业生和在校生代表参加了报告会,700多名师生同上一堂特殊的石油精神教育课,引起了师生的广泛共鸣。今后,中石油集团愿继续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共同组织石油精神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文明校园创建,共同开展石油精神时代内涵的课题研究,共同促进企校石油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和运用好各类文化载体,激励石油学子和石油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第二,坚持实践锻炼、联合育人,共同推进石油人才的培养培训。中石油集团历来注重人才培养和典型选树,先后选树宣传了“科技界的榜样”侯祥麟、“当代青年榜样”秦文贵、“中国石油科技楷模”苏永地、“中华高技能人才楷模”束滨霞等一系列在全国叫得响的典型,形成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第一代铁人群体、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第二代铁人群体、以“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铁人群体。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王进喜、王启民、秦文贵光荣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去年建党95周年之际,又推出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王杰、肉孜麦麦提·巴克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大庆油田修井107队党支部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典型。近些年,我们在全系统广泛开展“五新五小”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了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1100余个,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广阔天地。这些重大典型和创新先进,很多都是从我们石油院校走出来的优秀学子。人才行高远,发展壮乾坤。推进石油人才培养是企校共同的使命。学校探索建立了科教融合、企校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中石油集团将继续大力支持学校突出石油特色,积极推进青年教师和大学生走进石油企业开展社会实践,进一步推动实践基地、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和企校联合实验室等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实习实训制度,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搭建石油学子加强实践锻炼的平台;继续实施“大学生走进中石油”“中国石油奖学金计划”等,激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尽快成长。
  第三,秉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规律性、创新性研究,才能有的放矢,不断深化。这几年,中石油集团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建立了与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相适应的思想政治保障体系;针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涉及面广、关联度强的实际,研究建立统一联动的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构建形成了“大宣传、大政工、大平台”格局;适应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新要求,创新建立了“一报一网三微一端”全媒体传播平台等,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管用的经验做法。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改革发展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绩有目共睹。希望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推进,努力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继续发挥学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企校专家学者联手攻关,以石油特色为共同依托,从理论层面、制度层面、方法层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索研究,互相学习借鉴。深入研究当前石油学子和石油员工思想状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新特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和时代感。加强企校之间政工人员沟通合作,形成企校思想政治工作联动机制,提高政工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以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石油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是企校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衷心祝愿这次会议圆满成功,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再发力凝聚思想共识、夯实实践基础!让我们一起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奉献我们的热血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