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思想政治工作综述·成绩篇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升思政工作水平和实效
期次:第1084/1085期
阅读:3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党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针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宣传思想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先后制定了53个文件,修订了12个文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对院级单位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量化指标要求,初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学院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为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几年,学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160多个项目和成果获得教育部、北京市的各类奖励,学校和各基层单位以及师生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个人荣誉称号近600项。2014年,学校荣获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校提名奖。
(一)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思想保障坚强有力学校党委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各级党组织开展了1300余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每年发布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指导意见,明确学习主题,严格学习要求。校级党委中心组以政治学习为根本,注重交流研讨,院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做到有指导、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核。建立校领导班子例会制度。针对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进行务虚研讨,充分交流思想,沟通认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形成了“以党校教育培训为主,脱产培训、实践锻炼和在线学习互为补充”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累计外派干部到上级部门等挂职锻炼24人次,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14期。加强教职工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举办形势报告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班等教育活动,选派420余人次参加了教育部、北京市等举办的理论培训班。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进理论教育工程,利用重要纪念日和重大活动等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多项活动在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优秀活动等评选中受到表彰。
(二)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舆论阵地守土尽责出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和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坚持正面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校园宣传平台作用,在宣传成就、树立形象、引导舆论等方面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在重大事件、重要节点以及敏感时期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风险防控。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等相关规定,完善教师教学考核、教材使用等制度。加强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新闻采访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坚持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严格执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审批备案拟举办的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讲座等共100余场。对400余家校内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备案登记管理。
(三)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实施“思想领航计划”、“明德修身计划”、“立德树人计划”,建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引导广大师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成立“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践行团等,精心组织主题宣传月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3个项目荣获北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优秀项目,1个团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深入开展“最美北京人·最美石大人”等主题宣讲。95个宣讲团在校内外宣讲110场(次),覆盖万余人。在北京市“我的梦·中国梦”主题宣讲活动中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我校宣讲团成为北京高校唯一一个“北京市优秀百姓宣讲团”。每年组织2000余名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在“志愿北京”服务平台累计注册志愿者12000余名。3个基地被评为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2个集体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集体”。选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典型。推出129名校园青春榜样,18名师生荣获“身边雷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称号。学校被授予2012-2014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教书育人能力持续提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教师聘用、考核、晋升政治关,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弘扬优良师德师风,注重师德激励,涌现出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优秀教师、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先进典型,220多人次受到北京市和学校表彰。加强青年教师社会实践。组织青年教师赴红色教育基地、石油石化企业、农村社区等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2014年以来共有900多人次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80余人次教师参与社会调研,24项调研成果在北京市获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建设了17个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蓝海4D影院成为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基地。激励教职工开展思想理论研究。在教育部、北京高校等专项课题中立项34项。学校党建、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课题立项246项,教职工思想理论水平显著提升,近20项研究成果在全国和北京市获奖。助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实施“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等;推行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事业的重要支柱。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组织。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开展专题式教学。充实教学内容。建立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实际、行业特色实际、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的“三结合”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学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点通过合格评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专项经费用于教学改革、师生社会实践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学生获得感显著增强。聚焦质量提升,增强科学性。建立了从学院、辅导员到班级、学生的纵向学生工作保障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聚焦队伍建设,增强实效性。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基金,举办学生工作论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沙龙,建设辅导员工作室等,着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4个项目获教育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等,50余人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聚焦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实施本科生班级精细化管理,2个班级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实施“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在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选中,学校连续4次获优秀组织奖,3个学生党支部获一等奖;2个团支部被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聚焦学生发展,增强获得感。建立了由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学业辅导员、人生导师等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本科生“绿色成长”方案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成立创新创业教育理事会等,建成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和石创空间,举办创新创业文化周活动,打造创新创业系列讲坛。建立了多元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生助学金已全部覆盖。深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了学校、学院、班级学生心理危机三级预防体系,以及心理危机发现、监控、干预、转介、善后五级工作系统。毕业生就业率平稳,西部基层就业比例高,满足了石油石化行业的人才需求。
(六)校园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成果显著拓展石油特色校园文化平台。连续举办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等,积极搭建石油特色学术交流平台;连续12年举办企业奖学金颁奖典礼,打造了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石油特色鲜明的品牌活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质量。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艺术展演、文化展览等文化活动200余场,推进石油文化、法治文化、廉政文化、创新创业文化、传统文化、高雅文化等对师生的教化滋养。推进校园文化品牌和形象建设。组织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评选,实施学校形象标识系统推广项目,优化校园景观建设和文化环境。完善校园文化组织。成立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和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为中国石油文联团体会员。构建和谐校园。建立健全师生沟通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等作用,通过师生思想状况调查、校长下午茶等多种形式及时了解师生诉求。引导党外代表人士主动了解师生意见,积极建言献策,较好地发挥了参政议政作用。离退休老同志老有所为,党建组织员每年与学生党员发展对象谈话400多人次,“两课”信息员每年听课近100学时。学校获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十大示范项目1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项,被命名为首批“北京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七)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师生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先后在中原油田企业工作站等地建立了14个驻外学生党支部,在俄罗斯古勃金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6个留学生党支部,成立12个离退休党支部;将非在编职工编入所在单位党支部,在非在编职工较为集中的单位成立直属党支部。目前,学校共有党员5693人,党支部335个,实现了校内师生、驻外学生、离退休教职工、非在编职工的党建工作全覆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取得实效。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制定了《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院级党组织书记岗位职责,学院党组织书记均不兼任本单位行政职务,不分管行政工作,学院党委副书记均为专职干部。教工党支部书记8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94%兼任所在单位行政职务,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党支部书记被纳入后备干部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党内政治生活得到规范。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定期发布组织生活指导意见等;严格落实每月一次组织生活的要求,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要求,规范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程序。学院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体系基本建成,每年定期组织考核。把院级单位党组织书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述职与学院党建工作考核、干部考核有机结合,并推广至全校党支部,开展党支部工作评议。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