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辜负了最好的时光

    期次:第19/20期    阅读:752   

  □李玉财(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
对很多人来说,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它是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心灵觉醒、人格塑造的关键期,也是一生挚友的相聚地。在此期间,既能明确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还可觅得良师益友甚至终生的伴侣,为修身立德、成家立业和术业专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大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契合各种机缘才最终确定自己的大学和专业选择的。从此时此刻开始,你要为之担当和负责的是你精心选择的人生,是充满无限可能的美好时光,这段时光将如何度过,你是设计师,也是践行者。
  放大人生格局格局决定成功。人越大气,越容易取得成功。视野决定格局。青年学生当志存高远,在人生最重要阶段的开始,应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既要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同时能够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促进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曾强调,“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练,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新的一员,要时刻牢记这一身份带给自己的社会责任。在从大学、大学生活中汲取各种知识、增长技能、不断获益的同时,要履行好一名当代大学生的职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关注并投身大学和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在努力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为国家的能源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把人生的格局放得更大些,心胸就会更加开阔,既不会因为环境的不利而妄自菲薄,也不会因为能力的不足而自暴自弃;把人生的格局放得更大些,未来目标的定位会更加高远广阔,看待人生的意义会更加通透豁达,幸福和快乐也会因此而追随着你。最终,你就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要优秀得多。
  重视人文学科对于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古今中外的圣贤先哲有着各种著述,但大都认同大学是让更多人学习知识,开启心智,获得解决问题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在更高层次上培养健全的人格。也可以说,大学既是知识传播与延伸的平台,也是我们提升自己的智商、培养情商的地方,更是我们修身立德、完善自我的地方。而培养情商、完善自我都离不开对人文学科的学习。
  很多机构和个人都认为人文学科未在大学中得到应有的重视。耶鲁大学的校长曾表示,“我们已经到了最需要人文学科的时刻”。在阐释为什么学习人文学科的问题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文理学院认为,“大学所授予的学位是某一特定领域的,但生活却是不分专业的。无论我们的社会多么发达,我们都必须反省人生,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从有用之中辨别出高贵与美。”
  我们身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世界复杂而又互相连通。科技在把人与人联通起来的同时,也使得很多人只囿于自己的小圈子。世界多数国家的领导人在认同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也从未低估伴随而来的挑战。如何在和平的环境下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更加包容、更加公平的经济增长,增强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各领域的人才在进行跨民族、跨文化交往时既通晓规则,还要有很高的情商,能够更加善解人意,互相尊重,和而不同。
  善于守拙大学四年的生涯中,要时刻保持一种勤谨守拙的学习态度。守拙是指努力克服浮躁心态,做到不急功近利,能够有所不为。不管外界环境条件如何变化,不管周围人对新潮流新事物怎样趋之若鹜,不管他人如何取巧图便,始终不为所惑、不为所诱、不为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内心的一份宁静。但若要人生有所成就,只做到有所不为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所为,也就是既善于守拙,还善于补拙。能够脚踏实地,勤奋努力,不断地沉淀、积累,成就更好的自我。
  中国近代政治家曾国藩被认为是最善守拙和补拙之人。曾国藩的守拙表现在读书上叫“读书不二”:“一书未读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曾国藩的补拙主要体现在“勤”和“慎”两个字上,“勤字所以医惰,慎字所以医骄”。大多数人的“天赋”相差无几,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谦受益,满招损。人一旦有了傲心,心态就容易浮躁,经常会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蒙蔽,不能冷静地看问题,也不能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最终导致失败,甚至招来祸乱。
  凡事起于平淡而成于锲而不舍的坚持。善于守拙,就是要坚信持之以恒,坚信“厚积薄发,开物成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