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校之初, 北京石油学院在 学科建设和教学 过程中就十分重 视与生产实践紧 密结合,特别邀 请石油厂矿企业 和石油科研单位 的专家参与教学 计划制订。图为 教师们在讨论修 订教学计划。

进入新世纪, 我校石油石化主 干学科在国内高 校中的优势地位 进一步巩固,学科 影响力进一步提 升。图为2006 年 6 月我校顺利通 过“十五”“211 工程”建设项目验 收。
□本报记者 文永红
作为大学建设的核心工程,学科的发展既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带动学校发展的龙头。
纵观我校55年来的学科发展,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000年已建成了一批直接为石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石油石化主干学科,造就了一支精干的教学科研队伍,培养了数万名石油专门人才。2001年,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艺等5个二级学科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基本覆盖了油气工业生产的上、中、下游,在石油石化领域优势突出。但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办学体制的变化以及石油工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我校学科建设的定位和发展思路也面临着进一步的调整和明确。
鲜明的学科特色是学校立命之本,发展之基,是学校特色得以保持的关键所在。任何一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毫无例外地拥有一些独具特色、优势突出的“王牌”学科,即使是综合性很强的大学也不是所有学科都齐头并进、全面领先的,“以特色创建一流”,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界的共识。
特色源于传统,发展依靠特色。我校虽然已脱离了行业办学,但仍然肩负着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重大使命。“石油”,是我们几十年与祖国石油工业共同成长历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是学校最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在新世纪与强手竞争的优势所在。今天,我们提出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最关键的仍然是坚持“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对石油石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研究,着眼石油石化工业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传统特色学科,占领学科前沿,引领学科方向,形成办学优势。
近几年,学校以5个国家重点学科为核心,加强学科布局结构调整和交叉综合,突出特色,凝练方向,将84个传统学科方向凝练为25个新学科方向,将28个二级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有机构成以重点学科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与环境、石油地质与流体资源、地球探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油气井工程与工程力学、油气田开发与管理工程、油气储运与土木工程和机电与材料7个学科群。传统优势学科充分发挥集聚、引领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2006年,教育部批准我校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平台以5个国家重点学科为核心,以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为依托,通过平台中的主干学科与支撑学科、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相互支撑,将涵盖的16个二级学科凝练为“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理论与技术”、“复杂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与“油气高效清洁转化理论与技术”3个研究方向。创新平台将通过平台内的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与国际交流,解决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关键性技术问题,成为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它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我校的传统特色学科,为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7年,我校“工业催化”学科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石油石化传统优势学科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6年博士授权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参评的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排名全国第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排名全国第二,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全国第八。
近年来,在主干学科的带动下我校基础支撑学科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安全技术与工程、热能工程、材料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二级学科获得了博士授权。经过“十五”建设,我校现拥有4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4个博士后流动站,覆盖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工与储运四大领域;拥有32个博士授权二级学科,99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11个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点,覆盖了工、理、法、经、管、文、哲、教8个学科门类。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优势互补,形成了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为各学科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学校的学科建设已形成了“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211”工程建设、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三个层次。“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及重点(培育)学科、油气生产安全工程、节能工程、能源战略等学科领域的建设,瞄准学科国际前沿,推进学科向精尖方向发展,争取在现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新增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等国家重点学科。
油气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枯竭耗尽的一天。当前,油气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专家认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除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油气的探明率、采收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加强国外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途径外,还要尽快寻找开发新能源、替代能源,这也是我校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校在天然气开发与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开采、深水海洋石油技术、煤制油和煤化工、水合物资源勘探与开发等新领域加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学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在强化石油石化等传统特色学科的同时,加强国家能源战略研究,拓展与能源相关的学科领域,并逐步形成优势,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校不仅在世界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闻名遐迩,而且在世界能源相关学科领域也将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