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以忘却的青春记忆
期次:第1117期
阅读:1747
盛夏时节,2018年的毕业季如约而来。
当时光的列车缓缓驶过红旗操场,那渐行渐远的车辙,默默带走了每个人属于学校的时光,属于青春的记忆,却指引着一路跟随的人们去回首那段逝去的时光。当岁月含泪悄悄转身,每一位即将离校的人们试图回到原点,回到那个出发的站台,找到自己背起行囊时,刚刚入校的样子。
生于1978年的陈春茂站在红毯边,看着红毯上青春靓丽的身影,总会想起自己的大学岁月。
2005年,陈春茂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随后留在学校当了老师。
毕业论文答辩是每位毕业生的“必修课”,在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现场,有陈春茂认真倾听并点评学生的身影。
陈春茂被自己的学生亲切地称为“茂哥”,不只是因为陈春茂的教学方式亲切活泼,更在于很多将要毕业离校的学生都喜欢听陈春茂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对于他们来说,陈春茂是他们的“带头大哥”。
“我的专业是环境工程,现在研究能源废料的处理和二次甚至三次开发利用。很多时候,能源废料的处理并不是人们想象得那样困难,很多所谓的污染,都可以在源头上杜绝。当然,人们对石化产业的误解,更需要我们用科学通俗的语言去解释。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现在环境工程专业从招生到就业都开始变得火热起来。很多曾经闲置的技术也开始投入到生产应用中去,这不仅对我们从事环境工程科研和教学的人来说是好事,更是利国利民的事。”陈春茂说。
陈春茂非常喜欢一个印着大狗的杯子,这是他就读于耶鲁大学的学生送给他的礼物。杯子到手后,陈春茂总是舍不得用,直到有一天在杯底看到了“made&in&China”的字样。
临近毕业,陈春茂的日程也安排得极为紧密。除了参与毕业生的论文答辩和审查、几个科研项目的开题之外,还要准备大三学生的暑期实习。总想去看看毕业典礼的他,依然不能如愿。“找机会吧,反正我一直在学校,而毕业季每年都会上演。”他只能这样乐观地宽慰自己。
同样是6月21日的毕业红毯礼,当石油工程学院的方百会再次走上红毯的时候,心中泛起了无数波澜。三年前的夏天,她曾以兼职辅导员、毕业生的身份走过这条长长的红毯。而这一次,她是以专职辅导员的身份带着她将要离校的学生走上红毯。
在校长下午茶毕业生专场中的方百会,有些难以集中精力,脑海中总会泛起三年前自己作为毕业生参加校长下午茶的场景。
回想在学校的日子,方百会十分感慨:“我算是石大的‘土著’了。本科毕业后开始读研做兼职辅导员,研究生毕业后就彻底留了下来。这一晃就是11年,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11年。”
“每一年的毕业季都会非常忙碌,对于即将离开这里的毕业生来说,毕业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以保证不会出纰漏。好在毕业的日子我在三年前刚经历过,还算熟悉。”6月27日,在为毕业生办理党组织关系的方百会说道。
毕业典礼结束后,方百会列出要发给毕业生相关证件的详细清单。
方百会在自己的工位前立了一个牌子,希望每一位毕业生能够在取走介绍信之前写下对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看着校园里毕业生的身影,方百会总会想起2015年的夏天。在那个夏天,曾与她在学校相处多年的同学纷纷离开,从此天各一方。只留下她依旧走在校园里,看着一届又一届石工学院的学生走出校门。
本科生、兼职辅导员、硕士研究生,葛子墨沿着方百会的道路一路前行。不同的是,葛子墨选择了在毕业后离开学校、离开北京。
临近毕业的日子,忙碌伴随着每一位辅导员。一直打算在毕业典礼后再好好聚餐的辅导员们,却因为葛子墨的提前离开,只好把送别酒放在了路边……送走葛子墨,方百会再也忍不住努力不让掉下来的眼泪。
“世界杯卫冕冠军都可以小组出局,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6月28日,李亚涛作为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在毕业典礼的发言中如此调侃。声音未落,台下便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方百会一样,李亚涛也是石大的“土著”。本科毕业后,李亚涛进入了党委宣传部从事助管工作,成为了学校官微的“主页菌”。
曾经学校官微的“主页菌”李亚涛在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为了毕业典礼的发言,李亚涛准备了很久,其中就包括一件价格不菲的衬衣。平时休闲惯了的李亚涛看到自己身着正装的样子显得有些陌生。
毕业前,李亚涛的父母和姥姥专程从家里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让他倍感幸福。毕业典礼上,他的姥姥为他整理硕士学位服。
凭借着自己的写作和摄影专长,李亚涛进入宣传部后,为学校记录了不少精彩的瞬间。用他的话来说,这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成为永恒。只是,当时光走到6月28日这天,中国石油大学学生的身份对李亚涛来说,终究成了过去。曾经最了解学校,最明白在学校的哪些地方能拍出好照片的李亚涛,却在毕业的那一刻不知所措,带着前来参加毕业典礼的父母、姥姥还有女友在学校走了很久,却很难选出一个地方让他满意地去拍一组毕业留念照。每一个地方对他来说,都充满了回忆。“最终,不得不说再见了。”李亚涛转身离去,学校成为记忆。
曾经为学校按下无数次快门、留下上万个瞬间的李亚涛,在毕业时却选不出来究竟在哪里合影最为合适。忙乱中,他的师弟替他做主,在图书馆门前为李亚涛拍下了在学校里的最后一张照片。
对于毕业生而言,毕业是人生旅程中新篇章的开始。而对于在学校里的老师来说,每一个毕业季都是自己青春的流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典礼落幕,喧嚣的校园再归于平静,当即将离校的毕业生再看校园里那些熟悉的场景,心中又会泛起多少波澜与感慨?图书馆、中油大厦、三教、食堂、红旗操场,那些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方,从这一刻起,都归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