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中国石化合作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选拔培养模式令人耳目一新

    期次:第818期    阅读:815   

  本报讯日前,我校与中国石化联合培养学生班正式开班。此次中国石化共选拔50余名同学与我校联合培养,其选拔和培养模式均体现出诸多创新。
  中国石化与我校合作培养的这一国际化“订单班”,是企业首次成规模地在我校选拔低年级学生进行国内培养的国际化合作培养班,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外语优秀、能适应国际化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储备队伍。组班过程中,中国石化尝试运用现代化管理咨询测评方法对学生进行选拔,历时4天,由包括5家核心公司的人事处长在内的31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报名学生先后进行了心理测评、职业倾向性测试、专业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非结构化面试等五轮选拔,为严格挑选适合企业的优秀人才提供了科学的保障,而这一测评选拔方式在我校尚属首次应用。
  进入该“订单班”的学生采用按原专业分散培养的办班模式,学生保持原专业不变,同时增加企业需要的“订单课程”,使学生兼具交叉性和专业性。此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也标志着我校教学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石化与我校合作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已进行了三年,成果突出。首批赴俄罗斯留学的39名研究生已于6月初全部顺利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圆满完成了学业,即将回国参与到祖国石油石化工业建设中。其中,有24名学生的论文答辩获得了5分的满分成绩,11名学生的论文答辩获得了4分的优良成绩。
(教务处 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