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情怀追求卓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在建校65周年创新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期次:第1123/1124期    阅读:6724   




  大家好!甲子辉煌又五载,薪火相传续华章。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庆祝中国石油大学建校65周年。首先,我谨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遍布全球的30万名石大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
  六十五载风雨砥砺,六十五载执梦前行。65年前,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北京石油学院应运而生。从此,我国石油高等教育开创了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新纪元,满怀工业报国热忱的石大人,由此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开发和建设的序幕!65年来,石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因油而强、与油共进,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石油高等教育的一个又一个辉煌!65年来,石大人以振兴中国石油工业为己任,以国家的需要和时代的呼唤为引领,将家国情怀融入灵魂和血脉,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塑造了鲜明的时代群像,也成就了“凡有石油处,就有石大人”的历史荣光!
  石大人的家国情怀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精神涌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人翁精神,是“生当作人杰”的英雄气概,是以国家为先、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外显于学校“国之所需,校之所重”的承诺,内化于石大人爱国报国的优秀品格。它是石大人追梦逐梦、从未停歇的脚步,是石大人一路走来、从未染尘的热血,是石大人历经风雨、从未动摇的初心!
  几经风雨情弥坚,一轮红日映初心!
  石大人的家国情怀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中发端。建校伊始,发奋图强。面对一穷二白的经济建设起步,面对西方学者扣给中国“贫油国”的帽子,学校在成立之初就把“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心。为了早日给国民经济建设输送急需人才,石大创校的前辈们以“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豪迈气派,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为了扭转中国人民对“洋油”的依赖,石大学子四海为家,积极投身于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赴沙漠、战松辽、越川蜀,“头顶青天一顶,脚踏荒原一片”,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
  石大人的家国情怀在风雨如晦的“文革”十年中砥砺。辗转迁校,初心不改。1969年,学校仓促迁校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面对二次建校的重重困难和荒凉的盐碱滩,全校师生以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忍辱负重,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尽己所能解决生产和科研中的问题,并为国家培养了3000多名学子,维系了我国石油高等教育的血脉,坚守了为国育才的庄严承诺。
  石大人的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发展。继往开来,努力登攀。1981年,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在原校址开始招生。1988年,石油大学(北京)恢复本科招生,学校办学再启征程。199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勇立改革开放的潮头再度崛起。石大人的家国情怀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石油“走出去”战略面前,在祖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任面前,石大人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与安逸,在戈壁荒漠、在远洋极地,甚至穿越枪林弹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奉献之我诠释了责任与坚守。
  石大人的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升华。内涵发展,争创一流。2000年,学校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学校的办学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2005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成为实至名归的国家队成员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办学质量再上台阶。2015年,克拉玛依校区批复设立,学校形成了两地办学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石大人勇于担当,把建设克拉玛依校区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和国家能源战略,服务新疆地区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西部教育优质资源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第九次、十次、十一次党代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毅力和决心,始终坚持把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始终坚持把追求卓越作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65年来,家国情怀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石大人的心灵,引领一批又一批石大学子义无反顾地奋进在爱国奉献的道路上。一代代石大人以家国情怀书就了学校发展的辉煌篇章,以家国情怀承接爱岗敬业的责任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5年一路走来,我们永远铭记这些温暖的名字,这是石大科技报国、人才报国的见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从“讲好一堂课”到“三结合”,从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到引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不论是海淀的九间房、昌平的原野,还是东营的盐碱滩,亦或克拉玛依的红山湖畔,石大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善待学生、“聚天下英才而育之”。65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0万名优秀人才,他们中有以吴仪为代表的国家党政领导干部;以王德民、时铭显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大师;以杨华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以国际围棋冠军常昊、奥运会羽毛球女双选手骆赢、骆羽等为代表的文体新星;以及一大批石油石化行业领军人才和工程技术骨干力量。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一批青年校友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国家建设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无论昨天的石大学子今天身处何地,无论今天的石大学子明天将奔赴何方,你们永远都是母校历史星河中最璀璨的群星!
  65年一路走来,我们永远铭记这样厚重的精神,这是石大弦歌不辍、匠心育人的传承。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的校园不算大、师生规模不算多,以较小的办学体量赢得“石油高等教育的黄埔”之美誉,靠的就是我们有这样一批以学术为生命、以科研为精神食粮、以育人为最大乐事的好老师,靠的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尊重教师,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以及积淀形成的“为学为师,立德立言”的优良教风。他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助力一批批石大学子筑梦、追梦、圆梦;他们严谨治学、潜心科研,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人类知识和文明的创优、创新、创造;他们无私奉献、代代传承,以“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以“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也成就了石大“一门两院士”的佳话。
  65年一路走来,我们永远铭记这样鲜明的特色,这是石大立校强校、科学发展的引领。石大自建校之日起就注重将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以服务求得支持,以贡献赢得发展,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在校企协同攻关、协同育人方面成果丰硕,已成为我们办学的优势和亮点,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仅“十二五”以来,学校在石油石化等领域取得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共获28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有26项是与企业联合完成,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校企合作论文排行榜中蝉联第一,在推动我国能源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65年一路走来,我们永远铭记追求卓越的初心,这是石大跨越发展、争创一流的力量源泉。石大人有自我加压、自我革新、争创一流的精神基因。虽三次迁校、四次更名而顽强不息,虽历经低谷、办学受挫而永不言弃,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近年来,学校不断拓展办学外延,优化办学条件,购置启用了近230亩的东校园,极大地拓展了办学空间;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提升办学水平。通过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形成了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重点学科为基础的“2+1+X”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在时隔8年之后重启学院(研究院)设置改革调整,为学校下一轮的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学校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养成全球格局、定位国际坐标、走向世界舞台,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65年,时光悠长,长到可以成就这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赞可颂的业绩、可承可扬的品格;65年,时光也很短暂,短到作为一所年轻的大学,还有许多未知有待探索、许多领域有待开拓、许多画卷有待描绘。秉承历史的荣光,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具创新精神、更具国际视野、更具鲜明特色、更具人文底蕴的石大巍然屹立于蟒山之侧!
  回望来时路,我们深深体会到,石大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关怀,离不开教育部、北京市对学校的领导、关心和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兄弟院校以及广大校友的鼎力相助,离不开自建校伊始,一代代石大人的团结奋斗!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全体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创校时期的以闫子元、贾皞为代表的前辈以及历届学校领导,向历代矢志不渝、默默奉献的石大人、包括今天在现场的离退休教职工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展望新征程,我们深深意识到,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新时代承担着新使命,目标更高!任务更硬!需求更迫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关联着国家实力的高低,推进国内改革攻坚,应对国外复杂局势,无不需要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和引领。国家和民族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石大作为国内石油高等教育的龙头高校,引领石油石化学科发展重任在肩,服务石油石化行业进步责无旁贷!对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地将立德树人作为立校之本,坚定不移地扎根中国大地,坚定卓越追求,坚守家国情怀,遵循“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坚持特色化、国际化、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坚持走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凝心聚力,敢为人先,为服务社会发展、引领行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面向未来,我们要不忘初心、传承精神,为卓越石大构筑发展之魂。大学精神之于大学,如同土壤、空气、水、阳光之于植物,他是大学发展的牵引力和内驱力。我们的初心是为国育才的初心,我们的精神是为国奉献的精神,这是石大人生生不息的命脉,是石大发展壮大的丰厚(下转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