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7Geoscience刊发石大钮凤林教授等科研成果

    期次:第7期    阅读:873   

  本报讯 4月15日,《自然》杂志子刊物、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顶尖杂志《自 然 -地 球 科 学》(Nature7Geo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裴顺平研究员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美国莱斯大学钮凤林教授等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Seismic7velocity7 reduction7and7 accelerated7recovery7 due7 to7earthquakes7 on7 the7Longmenshan7fault,揭示了其中的规律和关系。该论文研究了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在大地震中的结构演化过程,观测到清晰的地震波速度同震降低和震后愈合现象,明确提出芦山地震的发生加速了汶川地震破裂区的愈合。
  本研究将新发展的时移层析成像技术,运用于龙门山地区,成功获得了断裂带的同震和震后结构演化的全过程图像。研究发现,同震波速降低、震后波速升高,芦山地震后汶川地震破裂区加速恢复,并揭示出结构演化与应力变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研究还对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的约60公里长的空白段的孕震性与地震危险性进行了探讨。
  该论文是国家“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项目“川滇地区多尺度高分辨率结构模型与变形特征及强震孕育发生背景研究”的资助成果。与以前的研究相比,本次研究有两个重要创新点,一是以前对地震同震变化研究较多,但对震后恢复研究非常少,本次研究获取了同震与震后愈合过程中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变化。二是前人研究断层间地震关系时主要强调前一个地震对后一个地震的触发,本研究首次发现后一个地震能够促进前一个地震断层的愈合。本研究还表明,地震的发生既能对相邻断层的愈合造成阻碍,也会促进相邻断层的愈合,地震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在断层强度的重建上可以起完全不同的重要作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