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子“组团”上石大,这是啥节奏?!

哥哥来了,妹妹接着来了,然后&,弟弟也来了

    期次:第7期    阅读:782   








  “这是达娜全家人来中国旅游了吗?”“不是吧,她右边的这个男孩我在校园里见过,好像是达娜的同学。”“绝对是一家人,你看长得多像啊”
  课余时间,哈萨克斯坦姑娘达娜朋友圈里一张在长城上的合影,在一起上课的中国同学们中间引发了一场小小的争论。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同学们求证之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家人。照片里,中年女性是达娜的妈妈,像达娜一样拥有深邃眼眸、浓黑眉毛的两个年轻小伙子是达娜的哥哥桑迪别克和弟弟阿苏兰。他们并不是特意来中国旅游,因为,三个孩子都是石大的来华留学生,这只是他们的周末家庭游。一家人“组团”留学石大,这即使是在中亚留学生比例很高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也是稀罕事儿。
  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悄然萌发的“中国梦”
  2013年以来,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适应国际能源市场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积极贯彻落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来到石大求学深造,追寻梦想。
  达娜来自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阿克托别,家里共五口人,爸爸、妈妈和兄妹三人。她的爸爸在贸易公司工作,因为工作原因曾经多次来到中国。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在阿克托别有很多中国石油公司。2011年,家中的老大桑迪别克高中毕业之际,爸爸建议他争取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习石油专业。中国石油大学是中国最优秀的石油高校,而他曾经领略过中国的山水、见识过中国的文化,觉得石大是非常值得努力争取的。但是那时候来中国留学远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爸爸帮助桑迪别克准备了各种申请材料,经过一番周折之后,终于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当年9月,桑迪别克来到了万里之外的中国石油大学求学。尽管远离了家乡,但他很快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并喜欢上了中国的发展环境和人文风情。“达娜,我今天爬了长城,中国人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我也是好汉一名啦!”桑迪别克每天都兴致勃勃地给家里打电话,讲述在中国的有趣见闻,分享自己在中国的生活。听着哥哥的介绍达娜开始在心里一点点勾勒中国的样子,这个遥远的国度渐渐走进了达娜的心里,她开始有了“中国梦”。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达娜坐在电视机前,看到了习主席的演讲,“哈萨克斯坦这片土地,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第一次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达娜没有想到,有一天她和她的亲人会成为这个倡议的直接受益者。2015年,达娜即将高中毕业,开始考虑读大学的问题。当时已经是石大石油工程专业大三学生的桑迪别克建议:让妹妹一起跟我到中国读书吧!这个想法正合达娜的心意,她早就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期待。
  于是,达娜满心欢喜地开启了自己的石大求学之旅。日渐笃深的“中国情”
  刚来到中国,曾经的朋友都不在身边,汉语也很难学,达娜还是有些不习惯。幸好周围的同学都很友善,老师们一直非常耐心地帮助,哥哥桑迪别克也一直在身边,达娜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周末,她喜欢和哥哥或者同学在北京周边游玩。第一次登上长城时,达娜忍不住激动地跟妈妈视频,“妈妈,一眼望过去好壮观!”她忍不住又补了一句,“当好汉不容易啊,我腿都酸了!不过,我前几天刚学了个中国成语叫‘不虚此行’,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就这样,长城、天安门、故宫、王府井、雅宝路这些曾经听说过却只萦绕在脑海里的名字,一个又一个出现在她的旅行计划里,她也一点点被中国“征服”:这片古老而又现代的神秘国度,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然而,留学生活并非都是“青山秀水、人文古迹”这样的诗情画意。2015年前后,受国际油价波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哈萨克斯坦的货币坚戈经历了数次贬值。这对自费在中国学习的达娜和桑迪别克来说,学费、房租以及各项生活费的开销都在无形中加大,看着父母的经济压力越来越重,他们开始寻求办法,希望能帮父母分担一些。
  这时,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从倡议一步步变为现实,中国大力实施了“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给想来中国求学的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兄妹两个从学校得知,中国石油大学正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先后获批“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等,还入选首批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一带一路”倡议为留学生们提供的深造机会,让达娜和哥哥有了清晰的奋斗目标。
  “功夫不有心人”,这是达娜在中国学到的第一个俗语,也在她和哥哥身上得到了印证。2016年9月,桑迪别克结束本科学习,拿到了上海合作组织奖学金,并获得了继续留在石大攻读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机会。达娜结束了汉语预科学习,凭借优秀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开始了石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学习生活。
  越来越热闹的“中国家”
  达娜觉得能够留在石大读书太幸运太幸福了,她说:“有人问我留学的建议,我就会说你一定要来中国石油大学,这里的老师、同学和环境都很好,是一所你忘不了的大学。”
  2017年,比达娜小3岁的弟弟阿苏兰也开始面临去哪里读大学的选择。按照哈萨克斯坦的传统,家里最小的男孩一般都留在父母的身边。但是中国友好的交流环境、良好的教育条件、博大精深的文化都深深吸引着阿苏兰。全家人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尊重阿苏兰的心愿,让他加入哥哥和姐姐的行列,一起到中国石油大学读书!
  哈萨克斯坦有句俗语:“有知识,世界一片光明;没知识,眼前一片混沌。”达娜的父母深信这一点,对三兄妹的教育也格外重视。所以,当最终确定三个孩子都将一起到中国留学的时候,全家决定:孩子们的妈妈也跟着阿苏兰一起到北京生活!就这样,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安下了一个“中国的家”。
  到现在,妈妈已经陪着桑迪别克、达娜和阿苏兰一起在中国生活快两年了。对妈妈来说,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漂亮的城市,更是一座温暖和快乐的城市。“孩子们当初相继决定来石大留学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达娜妈妈看到他们每天都在学习、成 长 和 进步,十分满足和欣慰。生活中,有机会她就会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达娜说,“我们在中国的生活很丰富,妈妈跟我们去学校国际文化节,陪我去参加“一带一路”国际模特大赛,展示哈萨克斯坦的文化特色,还和我们一起参加中哈友好交流活动,能为中哈友谊做一点事,我们都觉得很开心。”目前,桑迪别克即将硕士毕业,计划留在中国工作;达娜已经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三的学生,正努力地学习专业课程和准备各门考试;阿苏兰已经结束了汉语预科学习,因为表现优异,获得了中国石油大学奖学金,现在是石油工程专业大一的学生。教育就像一条纽带,连接起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无数青年,也改变了三个年轻人的命运。
  问起达娜对中国的感觉,她说:“中国在我心里像长城一样绵延坚固,屹立不倒!我学过一句诗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有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我爱中国,我和我的一家人愿意成为中哈友谊的使者,为中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统计,1994年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已经为中亚、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国家培养了三千多名学历和汉语人才,达娜一家人的故事是石大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二十五周年的一个缩影。未来石大还将培养更多“一带一路”人才,像达娜一家人的石大故事和中国情缘还将不断续写。
  文/王宁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