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艾克但!

    期次:第9/10期    阅读:1423   






  她,致力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在全国八个省市用理论宣讲和志愿实践主动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致力于成为民族团结的石榴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为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贡献力量;致力于成为新时代的筑梦人和追梦者,投身“三农”服务新疆乡村发展,在毕业时毅然选择奔赴祖国西部石油一线,即将扎根塔里木油田成为一名基层石油职工,用青春奉献祖国。她,就是艾克但·艾合买提。
  “艾克但”在维语中是“寄予厚望”的意思,这就注定了生长在新疆偏远地区的她,作为家里第三代石油人,承载着传承与弘扬石油精神的使命。小时候的她,是伴随着油田广播站每天播放的《我为祖国献石油》长大的,这首歌对于幼年的她而言,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她的成长基因中埋下了种子、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进入大学后,因为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强,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院党委副书记杨东杰老师的推荐下,她加入“云知行”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传播工作室,积极参与“云课堂”的学习,给自己思想上“充电”,还带动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一起学习,共同创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一系列网络文化作品。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她成为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的首批成员,认真研读十九大报告原文,并以“各民族齐心共赴新时代”为主题,和宣讲团成员一起在全校14个学院面向近2200名师生开展宣讲,呼吁更多的少数民族同学勇担重任。她发起与南文村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利用自身宣讲优势,组织学生党员赴雄安新区南文村开展理论宣讲。因宣讲事迹突出,她作为北京高校三名学生代表之一入选北京青年榜样宣讲团,一年的时间里,她的宣讲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累计路程达6000公里,覆盖人数4000余人,她深入企业、农村、机关、校园、社区、军营,用个人成长经历讲述新时代青年服务国家的新作为。
  在青海玉树宣讲时,她忍着高原反应造成的强烈不适,坚持开展宣讲,回京后,她还一直与青海灾区的孩子保持联系,半年来累计通信23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她还曾两次接受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采访,并作为优秀少数民族代表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座谈会,让更多的人听到当代少数民族青年的声音。她说,宣讲是她的信仰。
  作为新疆惠民政策的受益者,她始终心怀感恩。从沙漠戈壁来到首都北京,她说,是教育改变了她的命运。所以,进入大学后她选择投身公益活动。她建立了“以己之力筑梦未来”支教项目,三年来足迹踏遍了青海、湖南、四川、河北、辽宁、山东、河南、新疆等地。该项目连续三年荣获学校优秀志愿项目第一名,志愿时长达500小时,累计帮助了600多个孩子。作为一个从新疆石油小镇走出来的维吾尔族青年,她坚信这些孩子总有一天会像她一样说着流利的普通话走出大山,去更广阔的天地,实现他们的梦想,报效祖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她尤为关心聋哑儿童项目,还专门学习了手语,更好的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她甜美的笑容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爱的力量,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阳光姐姐”。大学期间,她还参与了中国网球锦标赛、北京马拉松、北京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动、中国北京国际魔术大会、北京农业嘉年华等15项大型志愿活动。作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她还不断探索志愿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举办志愿者文化周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志愿活动中,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像所有维吾尔族姑娘一样,她开朗、善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但她始终怀揣着那份“石油梦”。2015年,她第一次离开新疆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她饱含着一颗报国之心,希望用自己的所学所思发奋成为贯通连接民族团结和优秀文化的桥梁。
  作为一名维吾尔族学生,来到大学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便是语言问题。她每天坚持在教学楼天台晨读晚读,从最初的一遍遍跟读音频,到苦练绕口令,再到今天,她成为了学校的金牌主持人,活跃在各种大型活动的舞台上。一路走来,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石油精神一直是她不懈努力的动力,支撑她克服了摆在她面前的三大关———语言关、生活关、学习关,还成功申请了石油工程双学位,并学习了阿拉伯语、俄语等多门外语。身为少数民族优秀学生代表,她心系民族团结发展,举办少数民族文化交流会,对学校新疆籍学生进行宣讲培训,带领少数民族同学利用寒暑假一起回乡发声宣讲民族政策,参与普及普通话教育座谈会,在当地报纸发表了《时代与我青春与国》、《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呼吁》等文章,以点带面助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她还建立少数民族同学学习互助分享会,对存在语言问题的同学进行一对一学习辅导。她深刻地明白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新疆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当代大学生,为国家分忧建设新疆出力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意识到乡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影响新疆稳定与精准脱贫的关键因素后,她与一群志同道合朋友以新疆哈密市为试点,2017年8月创办了服务新疆乡村发展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毕业后三农学社。协助农户建立150亩有机红枣、葡萄、棉花实验基地,不断实践和优化生态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统购,第一次组织100户农户进行化肥统购,便节省了15万元生产成本;对接市场渠道统一销售农产品,与内地8家社区便利店达成供销合作,成功将订单式农业引入农村,其中2017年8月组织销售红枣3360斤,帮助枣农获得7200元经济收入;联合第三方发放小额信贷,对城乡消费合作社市民提供城乡互助论坛,生鲜食材配送,自然教育及绿色婚庆四大服务,不断地吸引市民参与建立城乡互助体系,促进城市资源有效下乡。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她不断创新思路,从“0”到“1”,设计三农数据记录册,利用网站、运营微信公众号及社群等互联网优势促进线下业务不断发展,多次走进农户家里进行深入交流。雪莲,圣洁而高雅,雪莲珍贵而独特,但成就雪莲离不开生她养她的土壤,孕育雪莲离不开滋润她的源头。毕业之际,她放弃了北京的工作机会,毅然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最艰苦的西部石油一线,扎根塔里木油田,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边疆,奉献给祖国石油事业,用青春践行中国梦。4月30日上午,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在石大师生热切关注大会的同时,艾克但·艾合买提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艾克但·艾合买提来说,这将是她终生难忘的经历。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上艾克但这样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我有幸走进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能够作为石大的一名本科学生走进人民大会堂参会面对面聆听总书记讲话,我深感荣幸也备受鼓舞。我们在人民大会堂高声唱响《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四首歌曲,在庄严的万人礼堂里,我仿佛听见了祖国的心跳,那一刻,是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同频共振。”大会上,总书记多次提到新时代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艾克但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青年的关心和对青年工作的重视。艾克但作为一名青年代表,对总书记的讲话感触颇深。她说:“新时代青年身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管党治党、科技攻关、国防建设、基层治理、创业创新等各项事业依然任重道远,都需要青年接力奋斗、铁肩担当、责任坚守。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艾克但表示,能够有机会参加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百年大会,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与信任。作为石大学子,我们有着广阔的发展平台,一定要珍惜这个平台和机会,坚定信念、励志勤学、甘于奉献,不断创新,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与祖国的事业,勇做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发扬“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与新时代同行,为实现中国梦而永久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