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命运因助学贷款而改变

    期次:第820期    阅读:744   


编者按:
  为宣传我校在国家资助政策帮助下成长成才的优秀大学生典型,学生工作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本次征文的主题为“自信、自立、践诺”,欢迎我校受益于国家助学政策的广大同学踊跃投稿,与更多人分享自己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自立自强、成长成才的历程。
  征文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文风平实,突出人物个性和特点,提倡短小精悍,字数以1000字左右为宜,截稿日期为2008年12月1日。本次征文将评选出特别奖10篇,优秀奖若干篇,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并推荐参加全国第二届“助学政策助我成才”系列报道暨征文活动。
  校报编辑部投稿信箱:
  xbgj@cup.edu.cn
□刘志明(石工学院)
2005年,接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给每个街坊邻居端茶递烟,还送给邮递员20元报喜钱。父亲50多岁了,不识几个字,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有出息,爹砸锅卖铁也要供你上大学。
  父亲让我读录取通知书,当我读到学费时不得不降低了声调,“4500”,几个简单的数字此刻格外沉重。父亲只是皱了皱眉头,重重地吸了几口烟,没说一句话。晚上,邻居们都来了,很快桌子上便堆满了红纸包,我清楚地记得,那天和父亲写了一夜的账本,一共是860元。第二天,憨厚了半辈子的父亲放下颜面去还没成亲的姐姐的婆家把彩礼钱提前要了过来。姐姐为此事哭了一天,她为了我,初中都没读完。
  要开学了,我和父亲半夜起来搭村里拉沙子的车赶到了县城。父亲兜里装着一个母亲缝得结结实实的袜筒,里面是东拼西凑的5000元学费和一张县民政局开的贫困证明。到校后,我把学费缴清了,但生活费令我心里发慌,身上只剩下了300多元现金。幸好食堂免费提供咸菜,我便经常去“偷吃”,加上两个馒头就能凑和一顿,这样一天花1.5元就能填饱肚子,可不到一个月我的身体便迅速瘦了下来。正当我无计可施之时,辅导员帮我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中送炭的2.2万元国家助学贷款给了我无尽的温暖和动力,我崭新的大学生活从此开始。
  获得资助后,我不必再为生活问题而东奔西走,节省下来的时间能够系统地补习课程,伴着学习成绩的提高,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激情和活力,对生活的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学习成绩提高的同时,学生工作经历也丰富了我的阅历,使我与同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活动成为我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助学政策就像集结号,它吹暖的是寒门学子的心。“大恩不言谢”,但一定要感恩,因为是助学贷款改变了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