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脱贫光荣”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的重要抓手。中石大按照上级指导意见,积极创新消费扶贫工作,并以“订单式”直接面向贫困乡村农户集中采购、教职工认购帮销的方式,帮助农产品开拓销售渠道等多种消费扶贫模式,让困难群众获 得 实 实 在 在 的 益 处 。同时学校通过消费扶贫打造了农户与师生餐桌的“直通车”,最大程度发挥消费扶贫的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消费扶贫模式,确保消费扶贫红利精准滴灌到贫困人口。中石大与南华县结对帮扶后,南华县安排学校重点帮扶罗武庄乡。中石大根据罗武庄实际情况和学校教职工的消费需求,改变传统的向公司直接采买扶贫产品的消费扶贫模式,在质量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学校以高于市场价直接面向南华县罗武庄乡困难群众收购价值300 万元的农副产品,包括生猪、肉牛、火腿等农产品,共向农户收购生猪417 头、黄牛 26 头、火腿1710 公斤,共计 300 余万元。在收购过程中,学校与罗武庄乡密切合作,通过乡里前期摸排农户尤其是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情况,登记销售意愿,优先采买贫困户的农副产品。消费扶贫资金直接进入农户的口袋,惠及农户 120 余户。树密鲊村委会罗武庄村吕文华户,是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 人 口 5 人( 劳 动 力 2人),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在家务农为主,此次消费扶 贫 中 出 售 了 9 头 猪1361.5kg,收 入 42206.5元,吕文华妻子周建香非常高兴。目前生猪的市场价是 28 元/公斤,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收购31 元/公斤,比平时多卖了 4000 多元,
“感谢石油大学,让我们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我们全家特别高兴”!在采购现场,罗武庄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张丽萍说:
“这批生猪是发往北京的,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定点帮扶罗武庄乡的一个消费扶贫项目,通过这样的一种帮扶形式,全乡的农产品收入有了提高,脱贫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因为是帮扶式消费,中国石油大学的收购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价格,农户们出售的生猪都卖到了好价钱,产品销售了,收入提高了,手里数着钱,脸上乐开了花。大家都称赞这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好事。”同样在中石大,教职工们纷纷表示,
“农户养的猪肉、牛肉肉质很好,我们既帮扶了贫困户,又吃到了好产品,一举两得。”
消费扶贫激发内生动力,支撑稳定脱贫和相关产业持续发展。通过产品“直购”帮助当地农户实现收入“直增”,真正让困难群众受益,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热了起来、行动了起来,激发内生动力支撑稳定脱贫和相关产业持续发展,脱贫成果得到了有效巩固。例如罗武庄乡三家村委会石头窝小组张学荣户,家庭人口 5 人,母亲李应菊精神残疾无劳动力,父亲张美昌年纪大且患有风湿病无劳动力 ,孩子 3 岁 ,家里就张学荣和妻子两个劳 力 。 2019 年 ,张 学 荣贷 款 2 万 元 购 买 2 头 母猪 开 始 发 展 生 猪 养 殖业,此次消费扶贫中,张学 荣 户 销 售 生 猪 10 头1509kg,收 入 46779 元 ,家庭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我和媳妇会好好 发 展 生 猪 养 殖 ,好 好照顾父母 、抚养孩子。”张学荣高兴地说。罗武庄乡阿脑村委会大良子村 鲁 文 明 户 ,是 建 档 立卡贫困户,家庭人口 3 人(劳动力 3 人),鲁文明和妻 子 在 家 务 农 ,儿 子 外出 务 工 。 2017 年 ,鲁 文明户享受 2015 年竞争性资 金 产 业 项 目 ,养 殖 生猪 3 头,到 2020年发展规模达 22 头 ,此次消费扶贫中,鲁文明户销售生猪10 头 1118.5kg,收 入34673.5 元,脱贫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罗武庄乡羊歇地村委会张育户,家庭人口 5 人,于 2015 年11 月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底脱贫。该户享受 2015 年竞争性资金产业项目,养殖能繁母猪2 头,到今年发展规模达20 头,此次消费扶贫中,张 育 户 销 售 生 猪 6 头724kg,收 入 22444 元 。张育之子张文银高兴地说:“我家是 2017 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担心搬出来后生活无着落,但是现在政府给我们发能繁母猪、教我们科学养猪技术,还帮我们销售生猪,一点也不担心以后的生活了,只要我们好好干,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营造全员参与消费扶贫的浓厚氛围,形成推进扶贫合力。明确学校消费扶贫任务后,中石大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部署会、党群部门联席会上进行再传达、再部署,明确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调动党员积极性,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帮、全体教工一起扶”的全员帮扶模式,形成推进扶贫合力。学校将扶贫任务使命和师生国情教育相结合,动员师生积极参与、深度实践,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在全 校 营 造“人 人 关 心 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学校发布关 于 以 购 代 捐 ,积 极 购买、帮销南华县农副产品的倡议,号召师生、校友关注扶贫采购、帮销南华特色农产品,奉献爱心、扶贫济困。倡议发出后,得到广大师生、校友积极响应。目前,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通过教育部e帮扶平台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鼓励学校“e触即发,鲜果到家”学生创业团队、校团委抖音直播间等加入扶贫工作,开展线上推广销售,帮助南华县销售农副产品;学校以工会福利采购的形式,采购南华县农副产品。上述各项消费扶贫措施,在3个月内实现累计购买扶贫产品金额达百余万元。
文、图/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