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教育扶贫点亮希望和梦想
期次:第23期
阅读:884
扶贫先扶智,无论是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还是持续稳固脱贫成果,都需要发挥教育扶贫稳定就业、增强素质、激发动力的作用。中石大积极发挥智力和人才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就业技能教育、助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以及弥补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短板等措施,助推南华脱贫攻坚基础教育发展。
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技能教育助力稳定脱贫中石大通过集合包括高校在内的各类资源,打造贫困地区群众教育培训平台,系统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让每名贫困劳动力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技之长,有效拓宽就业面,稳定就业,同时有效提升贫困人口脱贫的志气和信心。
中石大依托培训资源优势,根据南华县实际
需求,构建起远程教育、本地学习、到县培训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培训体系,为南华县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助力脱贫致富。依托教育培训平台,既可以补短板又可以拉长板。学校开展“南华县中小学教师 2020年培训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定点扶贫南华县 2020年基层干部培训班”等各类技术人员与基层干部培训班,共培训基层干部796人、技术人员377人,有效提升了广大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以及就业技能。学校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朱更瑞到南华县指导果树种植工作,开展桃树种植与桃产业发展专题培训讲座,助力南华果农增长技术知识,开拓产业发展视野。
资助育人,用爱和责任点亮希望和梦想
学校助力控缀保学,解除贫困家庭学生求学后顾之忧。
一是设立“石大励志奖学金”。学校每年出资5万元在南华县设立奖学金,连续设立3年,用于奖励品学兼优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初、高中学生,以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奖学金每学年颁发一次,每次奖励100名学生。
二是开展“一对一”结对子资助活动。全校全部83个教职工党支部与南华县80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每年资助结对帮扶学生1500元人民币,连续资助3年。在南华县妇联的统筹协调下,建立了详实的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台账,并为党支部搭建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力求精细精准,取得实效。党支部与贫困生建立常态化联系,每月沟通交流
一次,立足学生需求,全方位关心贫困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努力做到从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经济上资助,真正让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
“云端筑梦”,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为使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融入精准扶贫主战场,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扎实推进教育帮扶工作,助力南华县打好脱贫攻坚战,学校积极谋划,贴近南华县实际教育需求,通过开展“线下+线上”教育帮扶模式,持续改善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为推进南华县义务教育发展贡献中石大力量。
线下,中石大通过选派南华县中小学优秀教师赴北京中小学跟岗学习、选派优秀大学生赴南
华县支教等措施,助力解决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线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弥补教育资源短板。学校邀请北京中小学名校名师为南华县中小学教师开展线上培训,累计400 余 名 中 小 学 教 师参训。
学校还招募组织100余名优秀师生,与100余名南华中小学生结对子进行在线辅导帮扶,弥补农村家庭教育不足的短板。志愿者们认真备课,制定详细辅导方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就能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后续学校还将扩大线上支教规模,打造万名优秀大学师生与南华县万名中小学生手牵手工程。
文、图/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