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带回南华,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阻断代际传递!”承载了南华县教育扶贫攻坚的梦想、肩负着改变南华教育面貌的使命,一个多月前云南省南华县选派的教师高国伟、李光松,踏上了来京的路。他们来到了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跟岗学习,汲取教育教学先进理念,交流科学办学方法,致力于促进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高国伟: 在““浸 浸””与 与““蜕 蜕””中汲养分 中汲养分
当得知有机会到北京跟岗学习时,高国伟既兴奋又激动、既担心也有压力。激动地是,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非常宝贵!同时北京是他一直向往却始终未到的地方。担心地是,自己能否担得起这样的使命,能否真正为南华教育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妻子表示了强烈的支持,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并表示会照顾好女儿和年迈的母亲,让他“轻装上阵”。
怀揣着学习北京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服务家乡教育的梦想,带着南华县各级领导同志的期望,高国伟跨越了两千六百多公里,来到了北京。一路上中石大扶贫干部、南华县副县长朱义清的关心和陪伴,以及到中石大各位领导老师工作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在北京找到了家的感觉。高国伟说:“中石大连口罩、拖鞋都为我准备好了,实在太细致体贴了,我很感动,努力跟岗学习的决心也更强了。”
跟岗学习的第一天起,高国伟便开启了全程参与中国石油大学附中的各项基础工作模式。每天6:30前,他都一定到校门口协助体温检测工作,热情地迎接学生上学。
早读前,他和附中老师一起巡视教室,查看班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通过这段时间的巡视查看,他发现只要学生入校进教室,就会有老师自发(学校未作要求)在教室里巡视并为学生解疑,学生们也同样入室即静,入室即学。这样的氛围是师生互相影响形成的。附中的老师们敬业,学生又勤奋好学。学校的教育教学要搞上去,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师生共同努力是关键。师生关系的和谐,附中老师严谨负责、和蔼可亲的工作作风感染着他,他决定把这种作风态度内化于身,把它带回南华,带入今后的工作中,感染更多的南华教育工作者,在南华教育脱贫路上发挥作用。
培训时间已近两个月,他选听观摩了各年级、各科目的课程。附中课堂教学没有固定模式,没有作统一的硬性要求,但大方向上要求老师们不“满堂灌”,让学生多展示、讨论,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都采用让学生帮学生解决疑问、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展示等,并给予记分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个体、小组的课堂参与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互助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他全程参与、协助管理课间操秩序与晚自习纪律,在协助的过程中充分吸取管理经验,在实战中锻炼与学习。高国伟说:“课间操也是课,附中把上课间操当作上课一样抓,时常把课间操在年级层面和校级层面比赛,通过比赛促进课间操的规范性。家校联动的晚自习管理模式等也给我很大的启发。”他与学校的老师们在办公室、教室里、楼道间、球场上、校园小路上时常交流,并参加学校管理工作会,全面了解了附中的管理模式。
附中的特色文化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安全管理……还有在其他学校的参观学习,让高国伟接触了更多的新理念,开拓了育人新视野,更加明晰了如何结合南华的教育实际情况,为南华的教育脱贫献策献力。
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皆是宝贵的收获。多次的“浸”与“蜕”演化成一道道智慧之光,必将辐射到2600公里外的南华县,在彩云之南的大地上熠熠生辉。
李光松:凝京华 凝京华““雨露 雨露”,”,灌南华 灌南华““禾苗 禾苗””
一提到跟岗学习,李光松眼里放光,侃侃而谈。他走进附小感受到的是满满的震撼——近1900多名学生在一栋教学楼里,学生上下楼梯都能保持安静、有序;校园里到处是孩子们的书法作品和好书推荐卡、读后感等;孩子们一年级就用钢笔写字,而且写得很好;一年级小朋友就学会了垃圾分类;老师们板书时用直尺比着划横线,还会喊孩子们“宝贝”;每节语文课前都进行国学诵读……
肩负南华教育发展重任,带着进京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的使命,一个多月来,李光松一方面向管理团队认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走进课堂、走近教师、走近学生,深入学习和体会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
每天早晨,李光松都会在校门口迎接附小的学生上学,组织大家有序进入教学楼。渐渐地,学生们熟悉了这个经常穿着白衬衣的老师,每天路过,都会礼貌地敬礼,并问候一声:“老师好!”
早读期间,李光松进行课堂巡视,问候同学们的情况,并辅助各班班主任进行二次测温。来到附小,李光松也为三年四班的学生上了一堂品德课。李光松为他们介绍南华县,介绍当地的特色和那里的小朋友们,小朋友听得非常认真,眼神里流露着不一样的神采。
上课时间,他深入班级听课学习。每次听课对于李光松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他说:“跟岗学习时间一共就三个月,不能浪费,每次听课学习都是宝贵的机会。”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李光松每次参加语文组例会都会记上满满几页纸。用李光松的话说:“这样的会议 ‘干货满满’,不记录好了是损失呢。”不仅记录认真,每次会后他还要认真整理,进行消化再学习。跟岗学习的这段经历让李光松觉得获益匪浅:“去优秀的学校跟岗学习比听教育讲座来得更快,效率更高。回去后我们可以结合南华的实际,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做法,不能让娃娃们输在起跑线上。”
通过深入学习,他进一步理解了附小“立足六年,着眼一生”的办学理念。李光松认为,学校以这个办学理念为导向,扎扎实实抓好孩子们在校六年的教育,切切实实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
为了南华的教育梦想,李光松从家乡来到北京学习,中秋节没回家看望老人,孩子今年上大学也没去送,但他觉得自己能在这边安心学习。因为在这里有中石大领导的关心、附小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更重要的是在这里能汲取到南华教育需要的东西。他说:“我的愿望就是把附小的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南华,把附小贯彻落实教育理念的方法带回南华。改变南华县教育面貌的使命在肩,刻不容缓!”
现在,高国伟和李光松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也渐渐爱上了在中石大附中附小的生活。周末时,他们一同去长安街,与五星红旗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合影。工作之余,两位老师最常做的,就是在中石大的校园中散步,交流跟岗学习的收获,或者静静感受校园的氛围。
“京”“华”牵手筑梦!
文/华南 张乐 图/张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