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提到新疆,大家会想到什么呢?是很甜的哈密瓜,还是香喷喷的羊肉串?但对于我来说,新疆是我童年时最讨厌的地方,因为它总和我“抢”爸爸。从我有记忆起,我和爸爸待在一起的时光可以称之为“有限的美好”。因为爸爸要离家到新疆工作,而妈妈也总会安慰嚎啕大哭的我。我哭着说:“爸爸去哪了?我要爸爸,我不要爸爸去新疆上班。我要爸爸!”从小我就能准确地说出今天是几月几号星期几。不知道的人总夸我小脑袋瓜很聪明,实际上我是在一次又一次掰着指头数爸爸回家日期的一次又一次中练出来的。小时候我不明白,为什么周围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在本地上班而我的爸爸要到那么远的新疆,他怎么就那么舍得下我和妈妈呢?
他的答案总是:我们都有不同的任务,我的任务是去新疆工作,而你的任务是在家好好学习,我们都要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
长大后才知道,1998年爸爸从部队退伍后接受组织安排,从中原油田赶赴新疆,参加塔里木石油大会战。他所分配到的是当年中石化金牌钻井 队 ——7012 钻 井 队,“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铮铮誓言就出自他所在这支钻井队!而他具体担任的是机房和钻工工作。
爸爸从来不会抱怨在新疆油田的工作条件有多苦,所以我对那里是没有任何概念的。直到我看到了每年 3 月到 10月沙尘暴季节我爸和同事们上下班的情景图。即使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也要排队行走,因为这是他们深入骨髓的军人作风!
要问在那里工作苦不苦?人们都说,开发塔里木油田就是在征战死亡之海。我对死亡之海没有体悟,更不能想象到底有多苦!但是我所看到的是原本皮肤白皙的爸爸却变得黝黑粗糙,是安全帽遮不住的脖子因为暴晒而长满了水泡,是原本爱讲究的爸爸,变得满身油渍却毫不在意。
我问:你为什么会选择参加塔里木石油大会战?他说:作为军人,就要服从组织安排,这是天职;作为石油人,就要为祖国的石油事业贡献力量,这是传承;作为党员,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使命!
爸爸总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可在我眼里他就是我永远崇拜的“爱豆”。因为他身负军人、石油人、党员三重身份并担负起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使命;因为他和所有石油人们用青春做笔为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因为他与时代同步,将个人理想融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
大家可能认为我是油二代,但其实我是油三代了。1983 年我的爷爷来到中原油田总医院工作,他是一名医生。爸爸的爸爸将石油精神和使命传给了爸爸,而他又将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传给了我。我与中石大也是有着奇妙的缘分。我是家里第四个来到这里读书的学生。是的,我家对中石大有着深深的执念。对于我来说,这里就是我的家,因为我随处可见家乡的印记,它或是在三教二楼对中原油田的简介上,或是在操场由中原油田赠予的雕塑上,但更深的印记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中石大精神。它就是我的家风,无时无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
在外国语学院的学习让我看到了我国在能源领域仍需要更多的话语权,比如2016年在北京成立的首个由中国在能源 领 域 发 起 的 国 际 组织——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作为一名中石大学子,我看到是能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建设事业的机遇。我们能否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发现更多需要我们去完善去解决的问题、我们能否在这些问题中找到个人发展的契机、我们能否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民族复兴大业中去!解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去发现,去创新。
我想石油和任何一样地球馈赠给我们的资源一样,都会走向枯竭,但是石油精神、中石大精神、爱国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早已融入你我的血液中,一代又一代地流淌!它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我为祖国献石油”,更是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我们幸运;我们敢担使命,我们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