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我们在总书记激励中成长!

    期次:第5期    阅读:763   








编者按:2020 年 7 月 7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赴新疆基层就业的118 名首届毕业生回信业生回信,肯定他们的人生选择,激励同学们不畏艰难险阻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那个夏天,校区首届毕业生带着总书记语重心长的嘱托和饱含深情的期许,满怀信心地奔赴工作岗位怀,开启了青春的逐梦之旅。雏鹰试羽,竞进翱翔。时隔半年,从大学生转变为职场人的他们场人的他们,是否经受住了一线的磨练与考验?是否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否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

今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中的几位,听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何柏言——“做合格的新时代石油人”

过去的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我来到了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的百口泉采油厂工作,不觉间已有半年多了。

在工作当中,我切身感受到,相比老一辈石油人,我们拥有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更优良的生产设备,更便捷的交通工具。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苦难和艰辛,先辈已经替我们扛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懈怠。作为新时代石油人,我们更应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志存高远,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从克拉玛依 1 号井喷出的工业油流到如今玛湖十亿吨级油田的重大发现,石油人的使命传承从未间断,如今正是需要我努力奋斗的时刻!我会不断努力,在工作中加强总结、不断学习,抓牢前辈交过来的接力棒,成为新疆油田主力军中的光荣一员,为建设新疆贡献自己的力量。魏鹏飞——“我真切感受到了一线工作的不易”到一线工作以后,我不仅对生产现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石油工人的辛苦付出也有了更深的感触。我跟随过师傅顶着塔河正午的烈日坐在拥挤的皮卡上,伴随着石子路带来的东摇西晃,在狭小的空间里奔赴一个又一个井场。有时候工作任务繁忙,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推迟吃饭的时间,只为了多取一瓶样、多巡一口井。负责夜班的师傅忍受着蚊虫叮咬在空无一人的戈壁滩上驱车前行,他们可能记不住自己已经在沙漠中值守了多少天,却能在漆黑一片的夜晚里清楚地记得每口井的位置。他们克服着种种困难坚守在岗位上,为祖国的能源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对下面这两句话感触很深,一句是在中石大求学时张来斌校长讲到的“有志事易,无志事难,知难不畏,绝壁可攀”;另一句是西北局的张煜书记在和我们新员工座谈时说的“你们身处在一个好时代,既要有志存高远的追求,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远的志向是对未来的期望,脚踏实地是立足当下的奋斗。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做到既要仰望星空,又要低头看路,不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西部建设者,为祖国西部建设添砖加瓦。

王良哲——“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

伴随着初升的旭日,我跟随采油队师傅们坐上班车,来到了二十公里外的站点。这里是吉 7 片区,是我实习工作的第一站,更是我追逐梦想的起点。

“正确佩戴安全防护用具、清楚认知采油片区安全风险并有效预防风险。”这是我进入吉7 片区后上的第一课。李凤申班长带着我们到 39 号站及其附近,对注水、掺水、计量螺杆泵、自喷井等流程结构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在陈伟师傅的带领下,我来到他所负责的五 号 、六 号 、八 号 站 学 习 。“J6335 井光杆与盘庚磨合差,五号站 J6395 井掺水容易掉 ,J5211井地层压力大,注水量总不达标……”管理三个站六十多口井的师傅记住了这里每一口井的具体问题。傍晚临近下班时,忙碌了一天都未曾休息的他又载着我对这些井进行排查。

“不要害怕、不懂就多向师傅问,争取把师傅问倒。”这是我在现场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不知不觉在吉 7 片区实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师傅们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坚持关注每一个细节、记录每一个问题、巡查每一口井,是师傅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奠定了片区安全稳定生产的基石。我们也在师傅们的用心指导下收获了成长。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这是对我们这群扎根边疆,选择西部就业的毕业生们的认可,每每想到这,我便感觉无比振奋,热血沸腾。为期一年的轮岗实习期间,我会脚踏实地工作,积极向同事学习、向师傅请教;认真掌握岗位技能、提高业务水平;树立远大理想,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陈腾辉——“我把自己定位成一张白纸,用实际行动为自己增墨添彩”

尽管离开大学校门之前,我认为在大学已经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很多知识还是要从头开始学习,包括学习企业文化理念、新的操作技能、新的理论知识等。这些新的挑战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辛勤的汗水才能换来丰硕的果实。入职后,我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教诲和母校“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认真学习,努力追求上进。在公司举办的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得新员工入职“我工作啦”活动一等奖,代表新员工接受了独山子电视台的采访。我积极学习岗位知识,努力完成师傅和领导交给我的任务,多听、多看、多做,珍惜每一次和老师傅们交流的机会,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些事,替老师傅们减轻压力。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与同事沟通交流,学会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迎接每一次挑战。

李帅——“工作经验就是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获得的”

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初期,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进入班组工作的第一天,虽然我在现场认识了自己的师傅,但瞧了好一阵,也没发现有人为我讲解任务细节,同事们都在忙着手里的工作,突然觉得自己好像站在哪都不太合适,面对哪个装置都觉得无从下手,不免有些焦虑。但我提醒自己不能颓废沮丧,这只是我工作生涯的第一步,要勇敢向前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教导我们“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作为青年人,面对困难要有一股锤不破、打不烂的韧劲。我在岗位上经常以此给自己加油打气,遇到问题大胆询问,经常主动向身边同事、技术员前辈请教,虚心向大家学习。上班的时候我就经常揣着小本子、戴着安全帽、拿着对讲机,在各种装置里走来走去、爬上爬下的观察、询问和操作。班组人手不够的时候,我也会积极过去支援,拿拿工具、打打下手,在一旁待机的时候,也会认真看师傅们如何处理各种现场问题。现在对自己所在岗位的工作也逐渐能够独立上手了,感觉每天工作中都有新的收获。

孔泉颍——“广泛涉猎,学无止境”从母校毕业已经半年多了,我现在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工作。自入职以来,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危化品、急救以及所在岗位的各种专业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以提升工作能力。在每月的考试中,我们需要完成的不仅有理论考试,更有与实践操作密切相关的设备考试和现场工艺考试。包括:现场的每根管线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每个设备从开车到停车的全部实操流程等,需要我们尽可能详细地掌握。完成这一系列知识的学习,才初步具备正式上岗的能力。这也更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

工作以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即使离开了校园,也要“坚持学习、好好学习”。因为工作岗位是一个看工作能力的地方,只有具备丰富的实操经验,才有能力去逐步从事外操、内操、班长、值班长、工程师等专业性强的岗位工作。我认为,能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们是被总书记给予厚望的一届毕业生,理应不负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袁辉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要把根扎在这片土地上”作为中石大克拉玛依校区的首届毕业生,从进入大学开始,校区就在我心中种下了“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种子,经过老师们的辛勤培育,这颗种子发芽生根、茁壮成长。毕业后,我成为新疆油田公司的一员,在重油开发公司开始了轮岗实习生活。从城南走到城北,从学校走到企业,光阴似箭,一晃半年多过去了。在这期间,我不仅收获了一定的专业实践知识,还当选了团支部纪律委员,努力在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入职之初的实习实践中,那些在岗位上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们有丰富的现场知识与操作经验,他们能熟练并准确地告诉我们每个设备的具体参数与功能,毫无保留地将他们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我们,这使我受益匪浅。在工作期间,我还参与了公司的很多活动。“九九重阳诗会”让远离家乡的我感受到了如家一般的温暖;101窑洞的参观之旅,使我零距离体会老一辈石油人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在廉政教育基地,我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在克拉玛依博物馆,我感受到克拉玛依这座西部明珠的历史文化;在全国劳模肉孜麦麦提·巴克工作室,我立下向劳模看齐的决心;学习“张辉班”,在最稠的油区,树最红的旗帜……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努力奋斗的信念。

文、图/克拉玛依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