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 报 讯 3 月 24 日 ,由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重大项目“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及高效开采机制”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审查会在京召开。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委员会计划局重大类型项目处处长刘权,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成 员 、副 总 经 理 胡 广杰 ,中国工程院谢克昌、袁士义、周守为、彭苏萍、孔宪京等院士,以及来自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的 60余位项目组骨干成员和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党委书记米立军主持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石大副校长李根生代表会议承办方致辞。周守为院士介绍了项目情况。同济大学、中国海油研究总院、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的相关课题长分别对所承担课题作了汇报,项目长和课题长签署科研项目责任书。
天 然 气 水 合 物 是 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 晶 物 质 ,被 公 认 为 21世 纪 的 重 要 接 替 能 源 。乐观估计,全球水合物中所储存天然气可达 18 至21 万亿吨油当量,有机碳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矿物燃料的两倍。天然气水合物在我国储量丰富。根据资源调查预测,天然气水合物在南海北部远景资源量可达 744 亿吨油当量,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层远景资源量可达350 亿 吨 油 当 量 。 截 至2020 年 3 月,我国已成功实现三次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从实验性试采向产业化开发迈出了关键一步。但目前已实施的野外试采存在单井产量低、产气周期短等瓶颈问题,现有水合物开采技术距离商业开采所需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还存在较大距离。
202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及高效开采机制”项目 ,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水合物产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特点、获得水合物藏识别和评价标准,建立水合物高效开发方法、技术和装备,切实推动天然气水合物从小规模试采向大规模开发前进,促进国家清洁能源结构优化,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