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花开的季节,劳动的季节,一切都显得那么热情洋溢,生机盎然。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油盛会——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5 月 21 日,入围大赛总决赛的 82 组石油学子齐聚北京军都山下,打响了专业实力比拼的巅峰之战。5 月 23 日,大赛在中石大圆满落幕,又一批石油学子从全国 48 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石油学子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奖台。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探海先锋”团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勇拔头筹,斩获大赛最高荣誉——“卓越杯”。此次石油盛会能够圆满落幕离不开评委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离不开志愿者热诚的志愿服务与团结协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恰百年风华 谱卓越新篇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100 周 年 之际,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如期开幕。为将大赛打造成“学习、竞赛、科研”三位一体的高素质石油人才培养平台,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确定合适的选题是专家委员会命题组专家需要直面的第一道难题。
前十届大赛基本涵盖了所有油气藏类型。为了提升赛题水平,命题组专家充分调研 ,最终确定了“海上凝析气藏开发”的主题。方案设计类赛题是在国内海上凝析气藏开发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全面考察参赛选手开拓创新、结合实际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技术创新类赛题则选取了一个技术难点、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大赛专家委员将海上油气开发与凝析气藏开发相结合,对赛题进行了创新改革,鼓励更多高校和学生参与到石油大赛中来,推动大赛又迈进了一步。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参赛团队“平衡油海”队成员黄科翔表示,通过大赛学习到很多知识,终身受益。当初拿到赛题,他们不知如何下手,经过近一周的时间才确定了方案方向,彼时其他团队早就开始动手了。后来经过团队四人数个不眠之夜的努力付出、多次修缮,他们才赶在作品提交截止时间的前夜完成作品。而后分赛区评审的各位专家评委的点评让团队认识到作品的局限。经历数次大改,他们得以站在总决赛的舞台现场。这个过程让他们将平时的理论学习和项目经验浓缩到厚厚的作品中,这段经历对他们来说弥足珍贵。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宣讲团系列活动自 3 月 26 日开始启动,至 5 月 2日结束,期间共吸引 7 个分赛区 23 名宣讲员参与,组织线上“大赛交流坊”腾讯会议分享会 6 次、推出宣传推文16 期,包括“大赛故事汇”系列 10 期,微信平台共计阅读量 12000 余次。
大赛宣讲团按照真实性、典型性、教育性和生动性四个标准,运用“大赛交流访”和“大赛故事汇”两种宣讲形式开展。在十一年办赛过程中,
“大赛交流坊”是大赛官方提供的赛题分析、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往届优秀选手分享对赛题的理解和认识,活动提升了同学们应对赛题难题、提升作品水平的能力,促进广大石油学子平等交流,共享参赛经验。“大赛交流坊”活动水平高、质量优,助力石油学子更好地完善作品,打好比赛;“大赛故事汇”专栏自开设至今,共公开发布了大赛故事 10 期。每一期故事汇不仅是一位或一组参赛选手努力拼搏的缩影,更代表着一种石油学子的传承。很多参赛选手都是在了解了学长学姐的参赛经历才与大赛结缘,而他们的故事又通过“大赛故事汇”系列,激励着更多的石油学子参与大赛。奔着追求卓越、矢志创新的目标,一代代石油学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成就完美
在总决赛现场,活跃着这样一批身影,他们热情、阳光、认真、负责,在大赛的各个角落里,诠释着石油人的风采,他们便是大赛的工作人员。大赛活动千头万绪,需要动用大量人员参与赛事工作,以保障竞赛的圆满完成。
石油工程设计协会主席助理王利达说:“注重细节,首先要把管理工作制度化、流程化,把握整个工作流程,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分配工作,才能把常规流程之外的问题处理妥当。其次要在制度要求下 ,抓好每一个细节。注重工作方式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每个志愿者都很棒,尽职尽责做着自己的工作。翠宫、中油大厦、主楼、第四教学楼,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支援。他们的奉献,让我看到了工作人员‘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的精神面貌。”
会务一组志愿者凌通说:“我的工作从周五就开始了,从物资的准备与搬运,到会议室的整理布置,还有颁奖晚会的一遍遍彩排,直到最后颁奖晚会的成功举办 ,我坚持到最后一刻。曾工作到半夜才返回宿舍,也曾不到五点便按下闹钟再出发。三天的忙碌与奔波,我感到过疲惫,但内心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宣传志愿者赵茗说:“我并不是大赛的主角,但是忠实的记录者,同时也是一名成长的石油人。作为行走在各个活动、比赛现场的记者,我体会到一名新闻工作者的不易。在不同的场合,需要对不同的环境进行不同的判断,寻找不同的拍摄角度。短短两天的大赛 ,校园学生记者们付出了很多!”
胡江涛是外联部的工作人员,负责联系企业相关负责人,他说:“作为沟通企业与大赛之间的纽带,我们所编辑的每一条短信,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准确无误,这要求工作人员心思细腻、思考缜密。”
十一年来,大赛在组织模式、赛题选择、评审方式和奖项设置等方面渐趋完善,成为了集开放性、科学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国际性专业学术赛事。历届大赛紧跟石油行业发展前沿方向,始终坚持“学以用赛、赛以促研”的理念,为广大石油学子提供了应用、创新、交流的机会,搭建了理想、自由、广阔的竞技舞台。惟其艰难,方需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大赛让石油学子“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热潮时时涌动。恰百年风华,谱卓越新篇。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但石油人的精神永不褪色!
文、图/石油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