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中石大这五年!

    期次:18/19    阅读:742   


创新发展

顺应能源转型大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核心竞争力提升推动学校事业创新发展,学科建设取得扎实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开放办学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治校水平持续提升,学校办学事业再上新台阶。

01学科建设 扎实推进“十 三 五”以 来 ,在THE、US News、ESI 等世界主流大学排行榜上,中石大在上榜国内高校中的整体排名均呈上升态势。完 成 了 在 昌 平 办 学30 年来涉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一次院系调整,为拓展新的学科方向奠定了良好基础。

立足特色优势,建设重点学科链。依托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立足学校特色优势 ,加快建设“2+1+X”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形成了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应用等产业链相对应的重点学科链。

博 士 一 级 学 科 增 至14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由 9 个调整至 15 个,全部学位授权点通过了首批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

国 家 重 点 学 科 及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产普 查 与 勘 探 、油 气 井 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 储 运 工 程 、化 学 工 艺(有机化工)、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北京市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管理科学与工程 、石 油 天 然 气 安 全 工程、低碳能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学;北京市“双一流”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城市能源供给安全与保障、清洁低碳能源工程

抢占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制高点。自主增设 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基础学科振兴计划 :数学、物理学、外国语言文学

支撑学科提升计划: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通信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振兴 计 划 :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政治学

创 新 新 时 代 学 科 建设模式。成立学校“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和各学院学科发展委员会,优化学科建设治理体系,加强了管理制度建设。0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坚持“搭建大平台 、承 担 大 项 目 、凝 聚 大 团队、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的科研工作思路 ,高质量科技成果持续产出,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技术变革需要中彰显了中石大实力。

以 关 键 核 心 技 术 突破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突 出 石 油 石 化 传 统优势,同时聚焦非常规油气、新材料、地热能、水合物等清洁低碳能源与新兴交叉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五年间,学校作为依托单位负责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7 项,负责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1 项,油气开发重大专项“复杂油气田地质与高效钻采新技术”连续 3个五年计划获得滚动支持。

以 高 水 平 科 研 平 台支撑科技创新。

持 续 建 设 高 水 平 科学研究创新平台形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创 新 建 设 高 水 平 的学术成果交流平台。基本建成石油科学领域知名的、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中石大品牌期刊群。

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团队协同成为科研创新重要引擎,目前已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2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4 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6 个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持 续 深 化 科 技 体 制改 革 ,完 善 科 研 制 度 体系 ,加 强 科 研 规 范 化 管理 ,增强创新动力活力。科技论文质量显著提升。SCl、El、CPCl-S 收录论文较“十二五”增长 82%。人文社科类基金项目实现突破 ,立项数量较“十二五”增 长 30%。 2017 年 9月以来,学校署名论文入选美国 ESI 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分别为 42 篇和512 篇 。 授 权 专 利 2386项,比“十二五”期间增加135%,获得国际专利授权较“十二五”增长 224%。

畅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十三五”期间,学校共签订技术转让、实施许可 类 项 目 54 项 ,合 同额 3601 万元,合同数量和合同额较“十二五”分别 增 长 157% 和 193%。基于已有专利成果或专有技术签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900 余项 ,合同额超过 6.4 亿元。03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04开放办学 持续推进深 入 实 施“人 才 强校”战略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加强,高水平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教 职 工 队 伍 规 模 适度增长,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显著优化。

高层次杰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显著。

加强组织保障,优化工 作 机 制 ,健 全 制 度 体系 ,拓展建设载体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完善校企协同机制,实施“教育合作框架 + 人才培养+项目支撑”运作模式,主动对接产业升级。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学校先后与17 个省市区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探索建立了政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十三五”期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签署了41份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共与沿线40个国家的93所院校签署了 132 份合作协议。在校学习留学生中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1400 余名。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培训班66 期,培训1100 余人。

(下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