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鹏宇:

扎根一线用信仰写青春

    期次:18/19    阅读:1232   

王鹏宇,本、硕、博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2014 年毕业后 ,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中国石油管道公司,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部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兼项目部团委负责人,现为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高级专员。六年间,获国家发明专利 2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质量管理一等奖、项目管理一等奖各1 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 7 篇。在多年的一线历练中,王鹏宇始终牢记使命勇担当,用心、用脑、用信仰书写青春。

设计建议书被采纳

2014 年 9 月 ,王鹏宇被分配到管道公司科技研究中心工作。就在此时,中俄东线准备开展前期设计踏勘,项目部急需一名技术人员。

听到这个消息,王鹏宇十分兴奋,

“自己是学油气储运专业的,只有到一线去才能学以致用、得到锻炼”,王鹏宇二话没说,立即提出申请。从此他与中俄东线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现在,他的每一点进步和成长都是在这里历练出来的。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采用的是最大口径、最高钢级、最大压力等级的管线设计,这在国内尚属首次。管道公司没有如此大口径管道工程建设的先例,而此时的王鹏宇还没有真正参加过任何一条管道的建设,甚至没到过管道施工现场,怎么办?

王鹏宇没有放过现场踏勘的实战机会,与管道施工管理经验十分丰富的前辈一起出发。在鲜少有人出现的荒地、林区、山段、沼泽地带,时常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有时候饿了连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累了就歇一会,歇过了继续前行,直到走完全程。

2016 年 ,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进入初步设计阶段。为了借鉴中石油其他地区公司的经验,他调研西部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的建设、运行经验,同时收集、整理在役、新建管道的遗留问题,再加上线路实地踏勘的经历,编制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设计建议书》,给出 136 条有针对性的设计建议 ,其中有 112 条建议被直接采纳,实现了设计阶段与管道运营阶段的“无缝连接”。

全力推进全自动焊接、数字化检测、机械化补口

2016 年 6 月 ,试验段开工在即。为了满足试验段建设任务 ,他主动请缨 ,承担了外径1422 毫米钢管和管件批量试制的组织工作。

那段时间,他频繁穿梭于钢厂、钢管厂和管件厂进行沟通协调,与厂家技术人员讨论相关的标准和施工要求,成功联合国内 5 家钢厂、8 家钢管厂和 8 家管件厂完成了国内首次D1422X80 钢 级 ,25.7 毫 米 、30.8 毫 米 两 种 壁 厚 钢 管 和25.7 毫米、30.8 毫米、33.8 毫米三种壁厚弯管小批量试制的组织工作,并顺利通过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新产品鉴定,并发布技术标准 19 项,满足了中俄东线的试验段建设任务和整体建设需求。

同年 11 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试验段开工建设,全线采用全自动化焊接、AUT检测、机械化防腐补口等新技术进行施工 ,也是对 D1422mm大口径管材的施工全工序,以及新标准、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现场验证。王鹏宇针对一般线路焊口、连头焊口、变壁厚焊口以及大坡度地段焊口组织完成了 D1422X80 钢管自动焊焊接工艺评定百余项并成功应用于工程现场;组织开展全自动超声波检测和机械化防腐补口工艺评定和沉管下沟等相关课题研究工作,编制质量管理规定十余项,完善了工程技术要求和标准,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此外,将各施工单位上报的相关工序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根据现场验证反馈的效果,多次到科研单位与管道专家交换意见,完成了近 200 页 10 万字的《中俄东线试验段成果汇编》,形成的 48项成果为国内首条 D1422X80管道工程在高寒地区线路施工留下了宝贵财富,同时为中俄东线实现“全自动焊接、数字化检测、机械化补口”作出了贡献。

助力专家与现场工人“零距离”沟通

中俄东线北段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后,为了确保一线工人达到“工序固化、参数量化”的 工 作 要 求 ,王 鹏 宇 请 来 焊接、检测、防腐专业的专家,与他一起深入到施工现场,为一线工人开展现场培训,先后与163 名工人进行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实现与工人“零距离”沟 通 。 培 训 行 程 近 千 公里,覆盖 23 个施工机组,耗时半月有余。

现场培训既提高了施工技术质量,又及时分析总结了现场发现的问题,为持续改进和完善相关技术规定提供了依据。

“功成不必在我 ,功夫必须在我”,王鹏宇说要担负起“跑好自己这一棒”的使命,履行好“为下一棒奠基蓄势”的责任。

作为一名项目部团委负责人,他经常与团员青年座谈,聊工作、谈理想、畅未来,引导青年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他经常引用总书记的话勉励自己也激励大家:每个青年必须胸怀大志 ,坚定信仰 ,牢记自己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 和 力 量 ,成 为 新 时 代 有 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