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馋猫”扎在“叔大厨”直播间点菜——“好,安排!”

    期次:第26期    阅读:895   





“叔,那个西蓝花挺好吃的,求返场!”

“好,安排!”“叔,明天安排一下西红柿炒鸡蛋叭,孩子馋了!”

“中午咱就吃上了!”“叔 ,侄子想尝一口锅包肉!”

“好,明后天做!”答应得挺爽快,但看着抖音账号里数百条留言喊自己“叔”,今年34岁的刘海涛还是有点小郁闷。2018年,刘海涛来到中石大从事餐饮工作。自学校临时管控以来,同学们虽然分隔在各个宿舍区域,却不知从哪儿知道了“风声”,不约而同地“聚到”刘海涛的短视频下留言互动,或“下单”点菜,或道声问候,或点赞致谢,或提建议想法……刘海涛也总是尽量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也有调皮的学生恨不得点个“满汉全席”来为难“涛叔”。有爱的氛围甚至带动了其他高校的学生前来围观。

刘海涛平时就喜欢拍些短视频记录自己的工作,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叔,开个直播呗!”非常时期,在同学们的建议下,经常要忙到半夜十一点的他开起了直播。最多的一晚上,直播间来了800人。

“特殊时期,想给大家增添点乐趣,也想让同学们了解一下食堂的工作。咱石油大学的同学真的特别好,我觉得大家并不是真点菜,就是表示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所以心里很温暖。”他说,一天十几个小时忙下来确实很累,但和同学们聊一聊挺好的,还能看看大家在饮食上有啥诉求。

“叔,最近生活没有味道,多加点盐……”“好的,色香味俱全!”刘海涛对做菜有自己的理解:“食材很重要,佐料也很重要,比如盐,放多放少了都会影响效果。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有滋有味。”

对同学来说,刘海涛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在特殊时期用自己的朴实、善良、随和,熬了一大锅抚慰同学们胃的鸡汤,也抚慰了同学们的心灵。跟他一样的餐饮人员还有很多,面对巨大的供餐压力,餐饮师傅们常常通宵备餐,凌晨2点,就已起床接收原材料,凌晨3点,开始准备早餐包子的加工,天还未亮,就全员集结打包早餐……灯火通明的食堂里,处处是餐饮人忙碌的身影。

王子臣、齐宏春是第一食堂负责鲜肉加工的师傅。鸡、鸭、鱼、排骨、肉馅……每天早上不到5点就开始切肉,一天切了70箱鸭腿、320斤肉,切完肉还要帮着打饭、装饭。

“学生们都不容易,每个盒饭都装得满满的,一定得让大家都吃饱。”

“王师傅,消毒喷杆您再帮我找一个。”

“王师傅,这楼的口罩和防护服需要补充了。”

“王师傅,这楼的垃圾需要新清理一批。”62岁的王文胜在学校已经工作24年了。按照管控要求,每栋楼宿管不能出楼,送物资、清垃圾、消杀等工作,他都要参与。一辆小三轮车每天陪伴着他穿梭于各栋楼宇之间。尤其是9日、10日两天,王师傅可以说是不眠不休,手机时刻挂在耳边,保证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我负责这片区域,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天往外运送1300多袋垃圾,饭刚吃一半,来不及穿上厚衣服,套上隔离服就往外冲。宿管说起王师傅时,都竖起大拇指:“半夜两点有事儿,他两点起,三点有事儿,三点起,王师傅是真的辛苦。”王师傅却说:

“同学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更离不开每栋楼内后勤人员的互相配合,离不开老师们的支援和同学们的理解。”

从日出到日落,从深夜到黎明,后勤安保等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从未停止。11月10日深夜12点至凌晨2点,公寓管理服务中心组织10多名员工卸运床上用品400多套,用仅有的4辆小三轮车一趟趟从东门搬运至体育馆。12日晚11点至凌晨2点,20多名员工搬运防疫物资。凌晨2点半至4点半,冒着大雨到东校园五教搬卸学校新购置的400套备用床。他们都已不年轻,有的两鬓斑白,有的腰腿不好,但任务面前没有人退缩。

学校车队负责防疫物资运送、隔离人员转移、接送医务人员等的用车。司机赵书东为接送医务工作者忙到凌晨3点,紧接着又被派到东校园值守。司机许金东晚上11点完成出车任务,刚回到车队宿舍又接到运送隔离人员任务。动力维修组、保洁组紧张忙碌,做好抢修维修、保洁消杀等工作。校医院的白衣战士们紧急商讨防疫措施、准备防疫物资、为师生提供核酸检测服务,即使忙得没有时间吃饭也依然坚守岗位。保卫干部、保安队伍应急值守,克服力量不足的困难,昼夜相连,持续战斗,做好校门管控和校园秩序维护等应急管理工作。胡林森清理垃圾工作时间最长的时候从早上五点干到晚上八点:“没有什么困难,来到这里,就要好好干活,希望这次疫情早日结束,校园重归安宁。”

从事保洁消杀的岳建芳:“累肯定是累的,但做好本职工作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老师来到东校园后都住在教室里,每天我看到他们疲惫的样子也很心疼 ,大家都不容易 ,共渡难关!”

在东校园的保安孟庆磊:“我们一直连轴转,稍微喘口气的时候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一天几乎就休息了三四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是使命所在,不敢懈怠也不会懈怠。特殊时期,我们这些基层人员的基础工作更重要,该顶上的时候就顶上!”

文、图/宣传部、后勤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