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油气储运高等教育

中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7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油气储运学术交流会在线召开

    期次:第28期    阅读:955   


本报讯 12 月 17 日,由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承办的中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 70 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二十次全国高校油气储运学术交流会在线召开。大会以“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油气储运高等教育”为主题,线上累计观看量达6.3万人次。

著名油气储运专家严大凡教授,中国工程院黄维和院士、杨春和院士、张来斌院士,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副总经理张对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陈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戴彩丽,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汤林,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王中红总经理,中国海油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陈荣旗总工程师,西南石油大学校长张烈辉,东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付晓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书记郭长义,以及全国设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高校师生、油气储运工程相关企事业单位专家与技术人员等参会。大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克拉玛依校区党委书记、校长梁永图主持。

张对红代表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对油气储运高等教育创办70周年表示祝贺,希望大会系统总结 70 年来我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经验,探讨在绿色低碳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我国油气储运学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陈峰在致辞中指出,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应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适应能源革命趋势,加快培养造就油气储运领域的战略人才力量,加快实现能源科技自立自强,更好地服务国家现代能源体系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助力能源强国、交通强国。

戴彩丽表示,油气储运学科高等教育将持续作为学科前沿研究、重大技术研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石油行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张对红代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振声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高度评价了油气储运高等教育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汤林表示,70年来油气储运界坚持创新并不断丰富完善学科建设,促进了油气储运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王中红阐述了油气储运高层次技术人才为行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储运人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建设了多条油气管道,促进了工业血脉不断延伸。陈荣旗表示油气储运技术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张烈辉表示,西南石油大学紧靠四川盆地重大油气储运项目优势,将围绕加快油气储运大数据、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全面落实学校“双碳”学科布局,加快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油气储运学科专业建设。付晓飞表示,东北石油大学将积极应对能源变革中的任务转变,将油气储运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生产实践融入现代能源体系发展当中。郭长义表示,我国现已形成广覆盖、多层次、有重点的油气储运教育布局,多年来国内石化企业深挖油气储运技术潜能,为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严大凡教授指出,油气储运行业要坚持协调发展,高校要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校企协同,充分发挥储运学科优势,密切结合新时代要求,协同建设好油气储运行业,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32 位油气储运领域行业与企业专家、高校与科研院所学者作为特邀嘉宾在大会作报告,系统总结了 70 年来我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的经验,展望了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大背景下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科技研发与工程应用等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黄维和院士作了题为“碳中和愿景下油气储运专业任务”的报告,表示油气储运专业积极承担发展流动保障和融合输送,氢能、二氧化碳输送等任务,面向未来发展储备管网可靠性及仿真技术、智慧管网与能源互联技术,实现油气管网高效利用与多介质灵活输运。

王同涛研究员代表杨春和院士团队作为了题为“深地储能机遇与挑战”的报告,指出,深地储能是利用深部地下空间实施大规模能源储存,对实现“碳中和”及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战略需求有重要价值。

张来斌院士以“基于数字孪生的油气战场风险控制与智能决策探讨”为题作报告。他表示,油气站场的安全运行管理是战场运营的重中之重。研究数字孪生驱动的油气站场设备风险智能决策技术,为站场的安全运行和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支持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授公茂琼,北京大学教授张信荣,国家管网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陈朋超,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刘建武,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李清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何利民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宫敬教授等分别作主旨报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宇波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侯磊教授,陆军勤务学院蒋新生教授,长江大学张引弟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崔淦副教授,东北石油大学张璐莹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学蒋宏业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赵基钢副教授,常州大学高玉明副教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孙东旭副教授,青岛科技大学毕海胜副教授等围绕油气储运学科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发展作了教学报告。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姚海元,国家管网科学研究总院分公司高级工程师李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李庆,中国石化青岛液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高盼,北京燃气集团(天津)天然气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智锋,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高级专员王鹏宇,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主任喻建胜,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建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刘翠伟副教授,西南石油大学贾文龙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副院长左丽丽等围绕油气储运行业科技研发、工程应用、发展前景作了科研报告。

在闭幕式环节,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储运专业委员会院校工作部秘书长张劲军教授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动油气储运行业科研和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第二十一次学术年会承办单位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刚表示明年将竭尽全力办好油气储运行业交流盛会,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创办于1952年9月。70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石油工业大发展,油气储运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成熟。目前全国已有50余所院校开设油气储运本专科专业,累计为石油石化、部队、交通、民航和城市燃气供应等行业培养毕业生近十万人。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