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青春追求卓越

——第十三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侧记

    期次:第15期    阅读:704   

五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油盛会——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5月20日,入围大赛总决赛的95组石油学子齐聚北京军都山下,打响了专业实力比拼的巅峰之战。5 月21日,大赛在中石大圆满落幕,又一批石油学子从全国31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石油学子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奖台。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黑色的金子”团队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勇拔头筹,斩获大赛最高荣誉——“卓越杯”。此次石油盛会能够圆满落幕离不开评委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离不开志愿者热忱的志愿服务与团结协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在“铁人”王进喜诞辰 100周年之际,第十三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如期开幕。为将大赛打造成“学习、竞赛、科研”三位一体的高素质石油人才培养平台,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确定合适的选题是专家委员会命题组专家需要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为提升赛题水平,重点考察选手们开拓创新、结合实际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本届大赛立足现场难题,取题自被称为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开发“修罗场”的英雄岭,旨在全方位考察参赛选手们的专业素养,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同时,向数年来为祖国石油行业奉献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以赛促学 超越自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方案设计类(综合组)参赛团队“我们是一队”的队长王小标说:“在获得赛题后,我们小队立即表达了无论如何都要坚决完成这一意义重大的比赛的决心。即使缺乏类似比赛的经验,我们也毫不气馁,秉持以赛促学、超越自我的信念。前期我们围绕赛题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但深知单凭我们的力量难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多次向有经验的师兄师姐请教,并寻求导师们的指导,这让我们找到了几条明确的思路。经过40多天的不懈奋斗,我们选定一条设计思路,最终完成了作品,并做好了答辩的准备。尽管在参加校赛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曲折,但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坚持到底的决心。在校赛答辩中,老师们指出了我们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校赛评委的点评意见,我们针对性地改进了作品,并得到了老师们以及师兄师姐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对我们的作品、答辩材料以及答辩模拟进行了深入剖析。过程中我们不仅巩固和运用了专业知识,也深切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温暖,激发了我们奋勇争先的斗志。在此,我们要衷心感谢在整个赛程中与我们并肩前行的所有人。正是你们的陪伴和支持使我们不断进步。我们深深感激并铭记于心。”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宣讲团系列活动自3月7日开始启动,至 4月 26日结束,期间共组织线上“大赛交流坊”腾讯会议分享会 6 次、推出宣传推文 14期,包括“大赛故事汇”系列 8期,微信平台阅读量共计10000余次。大赛宣讲团按照真实性、典型性、教育性和生动性四个标准,运用“大赛交流访”和“大赛故事汇”两种形式开展宣讲。在十三年办赛过程中,

“大赛交流坊”作为大赛官方提供的赛题分析、交流学习的平台,旨在通过往届优秀选手分享对赛题的理解和认识,增强选手们应对赛题难题的能力,提升最终作品的质量,促进广大石油学子平等交流,相互学习。 “大赛故事汇”专栏自开设至今,共公开发布了大赛故事25期。每一期故事汇不仅是一位或一组参赛选手努力拼搏的缩影,更代表着石油学子的传承。很多参赛选手都是在了解了学长学姐的参赛经历后才与大赛结缘,而他们的故事又通过“大赛故事汇”,激励着更多的石油学子参与大赛,追求卓越、矢志创新。

服务保障 乐人乐己

为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保障大赛各项活动顺利进行,他们热情阳光,认真负责,在大赛的各个角落里诠释着石油人的风采,他们便是大赛的工作人员。

石油工程设计协会办公室部长刘瑞恒说:“很荣幸担任第十二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协会办公室的部长,从开始服务大赛直至大赛圆满结束。回想办公室的工作,从年初为各位评委嘉宾们发送新年贺信,到赛前物资的准备和纪念品的选取,再到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最后到颁奖大会的筹备等,工作很辛苦,需要起早贪黑;有些需要反复斟酌,寻找最合适的选项。我身为办公室部长带领志愿者们把一项项筹备工作做好,我觉得很欣慰。今年是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赓续英雄荣光,铸就卓越辉煌,我们要追寻先辈的步伐,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无私奉献的精神!”

石油工程设计协会竞赛部副部长罗家麒说:“我很荣幸也很开心能够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在读大三时,我就以计时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而这一次,我不仅作为设计协会竞赛部副部长参与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后期全国总决赛综合组、卓越杯的答辩工作,同时也主持了全国石油工程知识竞赛。连续几天下来,虽然忙碌,但也收获满满。各路选手的精彩表现,评委老师的精准点评,协会同学的互帮互助,都让这场赛事更加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宣传志愿者刘倩说:“很荣幸能够参与此次大赛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一名行走在各个答辩现场的记录者,我体会到了新闻工作者的不易,每一次的拍摄都需要考虑光线、角度和运镜的问题,同时我也有幸见证了各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在付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颇丰。”胡启航和梁坤身为本次大赛外联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接和服务到场的领导嘉宾,他们说:“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志愿者。在服务本次大赛的过程中,我欣赏了来自几十所高校、研究院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的风采,也感受到了本次大赛带来的浓厚科研氛围。在接待和服务领导嘉宾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身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因付出而收获的欢乐,体会到了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也是‘乐己’。”

十三载岁月沉淀,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已然成为了石油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大赛在组织模式、赛题选择、评审方式和奖项设置等方面渐趋完善,成为了集开放性、科学性、文化性于一体的国际性专业学术赛事。历届大赛紧跟石油行业发展前沿方向,始终坚持“学以用赛、赛以促研”的理念,为广大石油学子提供了应用、创新、交流的机会,搭建了理想、自由、广阔的竞技舞台。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当代石油学子发展与时而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是每一个石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但石油人的精神永不褪色。愿每一位石油学子都能够不负韶华,不负使命,以青春之我奏响新时代石油青年的奋斗之歌。

文/石油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