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展风采竞技促成长

——探秘第十三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部分参赛团队的幕后故事

    期次:第15期    阅读:815   






5 月 20 日 至 21 日 ,第十三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总决赛举办。来自全国各大石油院校的优秀青年 齐 聚 中 国 石 油 大 学(北京),碰撞思想,同台竞技,展 现 出 昂 扬 的 青 春 风 貌 。精彩的比赛背后又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秘幕后吧!

“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方案设计类(钻完井工程单 项 组)全 国 一 等 奖 获 奖 队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部钻探精英”队由王颂尧和 易 建 旭 两 名 本 科 生 组 成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中国石油工 程 设 计 大 赛 ,但 在 长 达 两个 多 月 的 赛 程 中 ,他 们 始 终保 持 着“希 望 运 用 所 学 的 专业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的 心态 ,交 出 了 一 份 完 整 的 钻 完井工程设计方案。从赛前准备、赛题研究到方案设计、报告 撰 写 ,过 程 中 他 们 遇 到 了不少困难。本科生知识储量及 应 用 能 力 的 局 限 性 ,软 件难以操作等问题都阻碍着设计进程的推进。曾经因为一个 问 题 连 着 卡 壳 好 几 天 ,也经历过做了几个星期的方案被推翻 ,在一次又一次的“崩溃”中 ,他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并 汲 取 经 验 教 训 ,感 受 到解决难题后的极大充实感和满足感。指导老师田守嶒一直 陪 伴 、支 持 、鼓 励 着 队 员们 ,时刻关注比赛进程 ,指出赛题难点 ,厘清设计思路 ,解答 内 心 疑 惑 ,让 他 们 充 满 信心继续前进。

“明确的分工和日程安排至关重要”

方案设计类(采油气工程单 项 组)全 国 一 等 奖 获 奖 队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增 效 赋 能 研 究 团 队”由 张欣、余超两位大四学生组成。他们认为 ,备赛重在“坚持”。虽 然 上 课 、科 研 和 毕 业 的 压力 导 致 时 间 非 常 紧 张 ,但 是每 天 晚 上 熬 夜 写 作 品 、跑 模型的日子 ,依然令他们难忘。余超说 :“明确的分工和日程安排对于作品的完成来说至关 重 要 ,由 于 整 个 采 油 气 工程 设 计 是 贯 穿 一 体 的 ,所 以在 设 计 每 个 环 节 时 ,都 要 考虑 是 否 为 下 文 埋 下 伏 笔 ,有时伏笔可以为下面的设计营造 亮 点 ,有 时 伏 笔 则 会 成 为后 续 设 计 的 隐 患 ,因 此 就 需要我们针对大赛的每个环节进行分批次设计。”在整个备赛过程中,指导老师也给予了他们不少帮助 ,从 PPT 制作到作品书撰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当然,比赛也离不开队友的支持 ,张欣表示 ,一起熬过夜 ,一起起大早 ,一起饿着肚子整理材料,虽然有时也会因为意见相左发生争吵,但在冷静下来之后,又会一起讨论解决问题。“我们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学好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才能有所创新”

方案设计类(创新组)全国一等奖获奖队伍——常州大学“天秀队”的陈林同学是一名石油工程专业研二的学生,他表示自己一直对石油工程很感兴趣,希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赛前,通过分析赛题和开展文献调研,他发现举升工艺设计是采油工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抽油系统运行的效率和稳定性、延长抽油系统寿命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基于采油工程理论的举升工艺设计方法难以有效处理复杂矿场的实际情况,设计方案的可靠性有待提升。适逢以大数据、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破,陈林由此萌生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抽油机井的举升智能设计的想法,这样既能提高举升效率,又能降低能耗,减少故障。

“当我把想法告诉指导老师王相后,他给予我很多指导和建议。他告诉我,要想实现抽油机井的举升设计参数的智能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他还介绍了一些相关的软件和算法,让我可以用计算机来收集和分析抽油机井的运行数据,建立和优化举升设计参数的数学模型,进而实现举升设计参数的智能优化。”陈林说。在王相老师的帮助下,他开始了作品设计。根据调研情况,他确定了作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分析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次参赛的经历让我认识到,学好专业知识,开阔眼界,才能有所创新,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高效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整体项目的推进”

软件开发类全国一等奖获奖队伍——长江大学“B503 开发组”队员们表示,在此次比赛过程中,高效的团队合作对整体项目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队名“B503 开发组”就是取自他们工作室的门牌号,他们始终是一个团体,要进行团队合作才能完美地完成比赛。队员李玉波回忆道:“项目开发过程繁琐,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代码编程,还涉及到石油和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依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我们队长进行了统筹规划、针对每个队员擅长的领域细分了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团队每个人都会主动多做一些工作,这是我们团队的优势。当然在备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斯伦贝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疑服务。前期选题时,我们和导师也进行了多次沟通交流,导师给了我们明确的开发方向,让我们顺利地踏出了第一步。我们建立了讨论小组,每个阶段大家都会记录自己的问题,聚在一起深入讨论,并详细规划下一步工作。我们花费了许多心血,甚至在前往北京的前一晚,还在通宵修改幻灯片和宣传视频,讨论如何简洁清晰地讲解,力争完美展现我们的作品。”

文/石油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