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敢飞扬,全国一等奖!

    期次:第27期    阅读:522   





近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中石大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 2022 级硕士研究生李想、胡子涛,2021 级硕士研究生纪振巍、凌冉,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非菲组成的学生团队斩获一等奖。这是学校首次获得该赛事的全国一等奖。

潜心钻研,用细致创造极致

近年来,中国海上油气开采工业蓬勃发展,但受海上油田环境特殊、防爆等级高、检测手段覆盖部分有限等因素限制,目前无法实现对海洋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的全面监测。基于此,队长李想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将压缩机橇和近年热门的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希望取得该领域的突破。

数字孪生是新兴的技术领域,不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单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方案成了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与企业合作方沟通交流,不断进行现场及周边环境调研,对方案作了无数次反复模拟和修改,最终形成了一套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较为成熟的方案。

李想说:“没有投机取巧的方法,就是一遍遍试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用细致达到极致的效果。”

柳暗花明,化困难为垫脚石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竞争异常激烈。有的参赛团队深入水下 10836 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探测,作品曾登上《Nature》杂志封面。和如此优秀的团队同台竞技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调整好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从容不迫地发挥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的作品,最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总决赛前一天,团队成员布置好第二天路演的展位后,还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在“鸡蛋里挑骨头”,反反复复地把第二天的路演介绍词演练了三十余遍。“当时感觉要把嘴皮子讲烂了。”李非菲笑着回忆道。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路演环节,越香的‘酒’就越要让它发出香味。”李想说,“我们采用了一个类似于街头小摊的‘战术’。和其他展位不同,我们五个人都紧紧围在摊位旁,努力营造热闹的氛围,吸引评委专家前来观看。”赛前,他们做了精心准备,每一位成员都清楚系统各个环节的特色、亮点。不论谁来到展位前,都能详细介绍、积极展示。“虽然这样比较累,但路演效果非常好,至少有十位评委被吸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宏斌也对我们的方案很感兴趣。”

路演结束后,意外出现了:展示 PPT因为更换电脑很多格式和动画无法正常 显 示 。“ 我 们 立 刻 找 教 室 修 改 演 示PPT,中午根本没时间休息、饭也顾不上吃,就去参加下午的答辩。整个节奏很紧张。”一天的比赛下来,大家都疲惫不堪。

晚上九点,团队得知消息:项目收获好评,李想入围了“能源装备创新实践之星”荣誉角逐。“那一刻,疲惫的情绪一扫而光,大家相拥着欢呼。”回想起那个瞬间李想仍旧非常动容:“百感交集、惊喜交加,感觉被认可了,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有魄力更有无畏失败的勇气,是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大家从零开始,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即使这次失败了,也当作是为下一次比赛积累经验教训。人生不一定非要成功,积累经验更重要。”胡子涛如是感慨。

戮力同心,星光汇聚耀山海

比赛之初,恰逢新冠疫情肆虐,团队也刚建立。五个人通过网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虽然没能及时见面,但随着方案的商讨和项目的推进,他们逐渐熟识。凌晨一起熬夜修改方案,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承受着疫情防控和项目进展的双重压力,互相支持,彼此鼓励,他们早已成为能够交付后背的战友。他们通力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力图把项目做得更好。

比赛当天,指导教师张行来到团队的路演展位,为大家加油打气,“保持好心态,好好表现,我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辜负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努力。”李想说:“参赛的过程中,张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对方案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感谢他的一路陪伴。”

团队成员表示:“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希望将来能更好更多地回馈母校。”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这个五人组成的小团队背后除了学 校 、老 师 ,还 有 默 默 奉 献 的“ 第 六人”——团队成员的师兄、2022 级博士研究生侯春来。“多亏了师兄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倾囊相授!”

少年飞扬,敢想敢拼,他们凭借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互相鼓励、并肩作战,用细心、耐心、恒心,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脚踏实地,不负自己、不负韶华!

文/本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