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118名毕业生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三年多来,校区首届毕业生们,有的百炼成钢勇夺金牌,有的披荆斩棘巾帼建功,有的“内外兼修”矢志追梦……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他们的故事,见证他们挺膺担当、强国报国的青春篇章。
奋战沙漠腹地的排头兵
加入“深地一号”项目建设,在问鼎“地下珠峰”、向万米深处冲刺的过程中,魏鹏飞主要负责井下作业工程管理等工作,同时参与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设计。面对重点井工程现场管理,他和同事经常需要整夜参与现场施工,与作业技术人员反复讨论工程设计,冬天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他们在井上一待就是40多天。
2023 年 11 月,中国石化“深地一号”跃进 3-3XC 井获得高产油气流,该井完钻井深达9432米,刷新亚洲最深井斜深和超深层钻井水平位移两项纪录。魏鹏飞以实际行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攻坚克难、挺膺担当,勇当深地油气勘探开发的排头兵。
誓要学懂弄通才罢休
研究生毕业后,赵新龙进入吉庆油田作业区,成为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青年突击队的一员。他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实践学,大到施工曲线压力升降的原理,小到油管压裂的桥塞,他都要学懂弄通才罢休。凭着潜精研思的劲头,两周时间他就初步掌握了体积压裂现场的施工流程及设备的技术要求。
2024 年初,吉七井区直井亟需补层压裂,需尽快完成方案编制,时间紧、任务重。与此同时,页岩油的压裂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赵新龙白天要在压裂现场,晚上回办公室还要编制设计方案。他和同事们坚守岗位,确保吉七井区的补层压裂顺利进行。
金牌是怎样炼成的
就职于独石化公用工程部的范凯元,入职时为尽快跟上生产节奏、快速适应车间工作,常常紧跟在师傅后面边问边记笔记。工作第一年,车间给他安排了两位师傅,分别传授他工艺原理和现场操作的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启发,加上夜以继日地勤学苦练,入职一年,他就被评为了公司优秀实习生。
眼前的成绩并未让范凯元止步,他转而将目光投向全国硫回收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在选拔和备赛阶段,他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从早上8 点学到凌晨 1 点是家常便饭。厚积方能薄发,他在全国竞赛中斩获金牌,被独石化授予一等功,聘为高级技师。今年,他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目标,考上硫磺装置的班长。
炼油厂来了个“花木兰”
来到独石化后,姚颖才知道,她是炼油催化装置近几十年来唯一一名女生。这让她心里犯了嘀咕。后来,看到档案馆里满是手写公式和手绘流程图的技术资料,听到师傅说,这套装置是老一辈石油人独立自主建成的,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姚颖深受触动。她想,致敬前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工作干好。
第一年她参加了公司举办的流程模拟大赛,凭借不服输的干劲和韧劲拿下第一名。不甘于现状的她主动申请调往核心反应岗位。面对需要一次性加注几十公斤的加剂工作,姚颖从没喊过一句累。“别人一次性可以完成的工作,我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多搬几次。”
“内外兼修”的追梦人
毕业后,陈迪成为独石化聚烯烃二联合车间的一名外部操作员,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熟背200多页的制造工艺流程图。白天,她跟在师傅身边学习辨认管线;晚上,她抓紧时间给自己“开小灶”。一年的积淀,让她在同届学员中第一个拿到外操上岗证,被评为优秀实习生。
工作第二年,陈迪主动从外操岗转到内操岗。内操是装置的“眼睛”,任何纰漏,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和长周期运行。陈迪对自己提出“稳在技能、稳在经验、稳在心理”的要求,每天穿梭在工业区巡检现场,和师傅们讨论难点问题。现在,即使面对密布的流程图和上百个控制点,陈迪也能从容应对。“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要在这个领域钻研下去,为社会作贡献。”
文/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