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追求卓越为石油献我青春

——第十四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侧记

    期次:第16期    阅读:674   

五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石油盛会——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5 月18 日,入围大赛总决赛的 97 组石油学子齐聚北京军都山下,打响了专业实力比拼的巅峰之战。5 月 19 日,大赛在中石大圆满落幕,又一批石油学子从国内外 43 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石油学子中脱颖而出,走上领奖台。来自重庆科技大学的“和气生财”团队在追求卓越的道 路 上 勇 拔 头 筹 ,斩 获 大 赛 最 高 荣誉——“卓越杯”。此次石油盛会能够圆满落幕,离不开评委们认真负责的态度,离不开志愿者们热诚的志愿服务与团结协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

在新中国成立 75周年之际,第十四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如期开幕。大赛以“绿色·智能·转型·共赢”为主题,主办方立足能源转型战略背景,持续推动赛事优化升级、过程改制,进一步提升了赛事水平。为将大赛打造成“学习、竞赛、科研”三位一体的高素质石油人才培养平台,更好地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命题组专家们可谓是“绞尽脑汁”,确定合适的选题是他们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最终,大赛取题自“延长油田”地区资料,全面考察选手们开拓创新、结合实际进行综合设计的能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陆上石油开采的发源地、缔造中国石油工业传奇的英雄油田——延长油田的崇高敬意。

“我们以新时代铁人精神自勉,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石油工程设计协会竞赛部副部长牛鹏涛说:“非常荣幸担任第十三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协会竞赛部副部长,负责地面工程方向的相关工作。从开始筹备到比赛结束,我始终坚守岗位,全力以赴。组织企业命题,赛题发布前反复核查确认,参与校赛、全国总决赛组织工作……竞赛部全体成员为赛事的顺利举办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我们常常开会讨论到深夜,商讨比赛规则,确定比赛流程,以新时代铁人精神自勉,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我们的工作目标就是让大赛呈现最完美的状态”

石油工程设计协会竞赛部部委刘悦表示,参与大赛的组织工作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是她第三次参加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大赛辐射范围广,组织规模大,参与人员众多。保障大赛有序进行是一项格外艰巨的任务。“竞赛部的工作战线相对较长 ,加班更是常事,但大家非常团结,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都在默默付出着。我们会预先考虑现场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并提前演习,做好预案。我们的工作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大赛呈现最完美的状态,展现出石油学子的风采。”

“我想这就是志愿服务的意义”

会务二组梁政说:“非常荣幸又一次成为赛事志愿者。作为会务二组的成员,我需要统筹安排选手和专家评委们的赛事进程。工作千头万绪,其间有大量的细节需要注意,为此我们要反复会务二组董书赫说:“我在大赛中主要负责答辩现场的组织工作,作为一名本科新生,这是我第一次参与全国性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赛事规模大,准备工作很多,很繁杂,要在几天时间内尽可能完美地完成大赛的筹备任务,那必然少不了早出晚归地工作,有时候晚上回到寝室我只想瘫倒在床上。但对我来说,一切事情都非常新鲜,想到自己为这项全国性赛事作出的贡献,我感到兴奋无比、干劲十足。决赛当天,会场布置干净整洁,选手答辩井然有序,评委老师们也对赛事的安排赞不绝口,那一刻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回报。最后,我想对各位老师以及协会的工作人员道一声辛苦,祝愿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越办越好!”

“我会坚持做志愿服务,不负韶华,无悔青春”

陈照琦是大赛外联部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对接到场的领导嘉宾。她说:“在服务保障大赛的过程中,我见证了来自几十所高校、研究院所的参赛队伍同台竞技 ,感受到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也锻炼了自身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深深感受到付出的欢乐。今后我会坚持做志愿服务,不负韶华,无悔青春。”

十四载岁月悠悠,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已成为石油教育领域参赛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认可程度最高的学术赛事,被誉为石油教育界的“奥林匹克”。大赛紧跟石油行业发展前沿方向,坚持“学以用赛、赛以促研”的理念,探索出“学习、研究、竞赛、实践”有机结合的学科竞赛模式,构建了“立足行业、服务国家、面向国际”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大石油学子提供了应用、创新、交流的机会,搭建了理想、自由、广阔的舞台。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当代石油学子发展与时而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是每一个石油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新的时代赋予新的使命,但石油人的精神永不褪色。愿每一位石油学子都能不负韶华,不负使命,以青春之我奏响新时代石油青年的奋斗之歌。

文/石油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