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不断完善多渠道宽覆盖大力度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取得实效

国家社会学校联手共助贫困学子

    期次:第829期    阅读:860   

  本报讯 11月10日,我校第二届勤工助学“十佳十强,自强自立”大学生颁奖仪式在第四会议室举行,20名在勤工助学、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到了表彰。本学期,学校已经为800多名同学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2007年我校有3400多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共发放工资110多万元,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对勤工助学的需求。
  积极为贫困学生安排勤工助学岗位,仅仅是我校学生资助体系的一个方面。随着国家助学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校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多方联手合力,资助渠道不断增加、资助力度逐步加大、资助方式日趋多样化的良好格局,为家庭困难学生安心求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我校使用助学贷款的学生有1200多名,今年新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有337名。近两年来,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积极为贷款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国家代偿资助,2007年我校有28名去西部基层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获得了助学贷款国家代偿资助;在2008届毕业生第一批助学贷款代偿资助申请中,我校6名申请学生全部获得代偿资助,此外还有30多名学生参加了今年第二批代偿申请。
  奖学金和助学金也是困难学生获得资助的重要途径。我校每年本科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资助比例达到42%,还有许多单项奖。与此同时,已有40多家企事业单位在我校设立了奖助学金。2007年学校共发放奖学金412万元,2180名本科生获奖;今年,企业奖学金发放额度仍将超过300万元。目前我校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为30%,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2%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为来自灾区的农村学生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对于他们而言,由国家、社会团体、企业等提供的助学金及学校相关补助、院系资助等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保障。2008年,我校共发放助学金311.292万元,1555人获得助学金,覆盖了2008级新生中的全部贫困生。
  除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获得生活费外,我校还严格执行国家对特殊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并设立了临时困难补助,对遇到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紧急情况的学生进行补助。开学初,我校向来自地震灾区的新生每人发放了1500元困难补助和500元伙食补助。近日,我校连续第8年为困难学生发放防寒服,已有1200多名学生在冬天来临时接受这特别的温暖。(本报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