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产实习实践中掌握技能
生产实习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围绕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习和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符合专业特点要求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的重要内容。暑假期间,中石大各学院各专业结合自身特色特点积极开展专业实习实践。
地球科学学院组织学生赴天津滨海新区开展油矿地质现场实习,内容涵盖石油钻井、录井、测井、岩心观察、采油工程、动态地质分析等全链条油田现场工作流程,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在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和孤岛采油厂开展了2021级本科生产实习。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同时,同学们还充分利用实习场站条件,克服酷热天气的影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
地球物理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专业赴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开展专业实习。实习聚焦加深对测井方法原理的认识理解,了解测井信息的采集、处理、解释等不同环节和技术现状,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有关测井技术服务的实践知识,为后续专业理论课的深入学习和应用奠定感性基础。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2023级本科生在校内和相关实验室开展了认识实习: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组成、种类和新产品及其应用领域,增加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直观、感性了解;对新能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氢能的发展现状、技术利用原理、挑战及前景,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等进行整体感知;建立起对大型储能系统的初步认识,了解相关设备和系统的主要结构、作用、基本工作原理。
外国语学院2022级学生走进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回顾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了解中国科学家事迹及成就,以提升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国能源话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用英语编写、讲述中国能源故事的能力。
文/本报综合报道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成长
今年暑假,中石大共有675支团队、5069名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围绕“青学践悟”“青志生产”“青振乡村”“青护生态”“青砺基层”“青系四海”六大主题,“石油先锋成长营”一个特色行动,“筑梦南华”“薪火相传”“传递关爱”三个专项行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为孩子们的“七彩假期”插上梦想的翅膀
“去支教,就要去最需要的地方!实现自我价值,帮助更多的人!”“到山区去!我不怕路途遥远,只要需要,我就来!”这是一群青春洋溢的石油学子奔赴祖国基础教育的第一线发出的时代声音。
地球科学学院“油子筑梦育蜀南未来,科教‘惠民’绘振兴画卷”暑期社会实践团带领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惠民村的孩子们绘制京剧脸谱,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实践团成员、埃塞俄比亚留学生王美西讲述家乡风俗文化、美食、语言等,带乡村孩子“走出国门”。石油工程学院“青‘石’助湘行”实践团在湖南砖塘镇包圣殿小学普及千年中医文化,带领孩子们体验祁东木雕,感受非遗的匠心独运。
为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潜力和学习兴趣,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汇聚‘青’力”实践团打造趣味性和互动性结合的课程内容,开展了模拟期末考、趣味体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石油工程学院“‘石’志不渝”志愿服务队赴安徽巢湖开展“青燃希望萤火,童汇万里星河”暑期夏令营活动,精心设计四大主题16个板块的54节课程,创新性融入趣味课堂、翻转课堂、互动课堂三种教学模式,帮助乡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暑期生活。
人工智能学院“小‘数’苗·向阳生”志愿服务队前往南华县开展了“数启未来·雨露生花夏令营”活动,帮助学生们提升数字素养。经济管理学院“聚光琼州‘支教+——做梦想之光的点亮者’”实践团,“乡”约海南,深入阳江镇上科村上科小学,用天文科普、艺术鉴赏等多元化课程,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用青春风采绘就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这个暑期,中石大一批学子躬身基层、深耕乡村,到农村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乡村风土人情,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当地农民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首都高校“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中石大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的“耕耘兴谷梦,绘就青春华”社会实践团队和青马班的“萤火探兴”社会实践团队扎根平谷区兴谷街道,用眼睛观察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用心学习感受基层治理方法,用行动深入参与基层治理和建设工作,用真听真看感受寻找中国之治的答案和青年建功的路径。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实践团走访北京市大兴区平地小艾中草药研学基地,通过抖音等网络媒体帮助扩大艾草销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深入参观调研了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赤岸村、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等地,制作视频和美篇宣传当地特色文化,设计logo和文创产品,助力当地旅游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地球物理学院实践团前往宁夏开展实地调研学习,了解金产业——“金菇菇”的产业发展故事。经济管理学院实践团深入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爱阳镇菌业种植基地调研,实地观摩菌种培育、菌棒制作流程,共谋绿色发展路径。理学院实践团前往江西了解农产品的种植技术、生长周期及市场价值,深刻体会科技赋能下农业产业园的进化与升级。地球物理学院实践团走访乡镇政府与街道办等地,近距离观察农业育种、选种、耕种等农业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赴四川省泸州市优秀脱贫村大冲头村实地参观特色产业园,总结当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宝贵经验。
中石大青年文化发展中心中国舞团、民乐团则组成两支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参与菌子节演出,并紧扣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主题,开展科普讲堂、非遗调研和文化体验活动。
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在知行合一中深刻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校团委“迎豹回家”实践团深入京西山林,构建多条生态廊道,以数字化的形式对沿途生态资源系统进行摸排评估。地球物理学院实践团深入昌平区十三陵镇政府、康陵园村等地进行实地调查与采访。石油工程学院实践团前往庆阳市华池县悦乐镇开展环保政策宣讲、环保科技创新等实践。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实践团走进昌平奶牛科技小院,将新能源技术与农业发展有效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团前往江苏省常州市中车戚墅堰机车深入了解新能源机车研发攻关。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碳迹探索队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了解石油石化行业中的减碳实践。由党政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地球科学学院共同组建的实践团前往四川宜宾珙县底洞镇惠民村为守护绿水青山贡献青春力量。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实践团走访余村旅客中心展览馆、文化礼堂及未来发展馆,调研绿色能源技术发展。经济管理学院实践团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体验甘草种植,深入走访碳中和研究院和江苏工业园区。
文/本报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