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走中感知中国,收获成长

    期次:第22期    阅读:308   







“在中国,我们感受到了绿色发展的脉搏”

今年暑假,作为中方“五年邀请五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的一部分,美国哈佛大学、塔尔萨大学的15名师生来华参加了中石大举办的为期两周的“未来绿色能源领袖”美国来华夏令营活动,在北京、张家口等地感受中国的绿色发展脉搏。

本次夏令营包括多场以能源绿色转型为主题的特色讲座和企业参访等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国的能源转型成果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贡献。来自美国塔尔萨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同学们,在北京深度体验中国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在张家口走进冬奥会场馆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实地感受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产业应用;参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验3D打印和激光切割实训基地,走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课堂,沉浸式体验中国大学生活;爬长城、游览十三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美国塔尔萨大学能源管理专业研究生迈克尔说,这次夏令营让自己对中国的印象被重塑,中国正在采取坚实的举措减少全球的碳排放,这是一个热爱和平、关心全世界的国家。

来访团队中有一对美国父子格外引人,团队领队“老步”步德茂是美国塔尔萨大学的历史老师,40年前曾经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历史,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为同学们上了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课,希望能一直为推动中美友谊作出贡献。儿子“小步”步健行则在夏令营收获了与中国朋友的新友谊,并希望能在大学期间学习绿色能源相关专业,助力中美两国合作。

7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和东方时空栏目分别深度报道了夏令营相关情况并连线采访了中石大副校长张广清。张广清表示,学校希望以能源转型为切入点,让美国青年充分了解中国在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建立起中美青年的互信和共同目标,对促进中美的友好起到推动的作用。

此次夏令营是学校首个以能源绿色转型为主题的美国来华夏令营,充分展现了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促进中美能源青年交流和能源教育合作具有重要作用,对讲好中国能源转型故事具有特殊意义。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为配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中石大积极参与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连续举办发展中国家能源低碳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研修班、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修班等,讲好中国能源故事,扩大国际影响力。此外,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办的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得到新华社报道。

6月24日至30日,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举办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班。此次培训班的课程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国际化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等,希望来自各国的学员们了解中国在能源、人工智能、绿色转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成果,提升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

6月4日至17日,中石大与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联合举办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发展中国家能源低碳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研修班”,来自6个国家的33名政府官员和行业代表,通过学习参观对碳中和路径、能源转型思考、新旧能源之间关系等课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7月2日至15日,中石大又迎来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修班的35位学员。研修班设置有专家讲座、参观考察和中国文化体验活动等环节,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全球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现状与展望等主题分享中国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为援外国家提供中国经验和智慧。

国家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国家能源低碳转型与碳达峰碳中和研修班、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研修班由商务部主办,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承办。援外研修项目配合国家重大外交战略,服务于外交工作大局,通过研修项目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加强国家间多边交流,持续拓展经贸、能源、绿色、人文等领域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经济互惠和文明互鉴。

“延续青年友谊,助力能源合作”

7月14日至22日,中石大举办“‘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教育在行动”中俄国际夏令营。此次夏令营由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GazpromNeft,以下简称“俄气石油”)支持,圣彼得堡理工大学(PetertheGreatSt.PetersburgPolytechnicUniversity)和天狼星科技大学(Sirius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承办,围绕智慧能源、绿色能源、气候变化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4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成员单位的16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夏令营,营员先后赴俄罗斯圣彼得堡、索契和莫斯科三个城市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教育在行动”是中石大作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工作组组长单位发起的能源领域教育国际合作行动,本次夏令营是该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学校“国际胜任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活动之一。

“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贡献力量”

7月1日至7月14日,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资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办的哈俄汉语桥联合来华夏令营、汉语桥阿塞拜疆巴库高等石油学院来华夏令营、汉语桥厄瓜多尔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孔子学院来华夏令营三个项目在京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深化中外青年的文化交流,促进学术合作,加强相互理解与友谊。共有来自四个国家、四所高校41名学生及教师参与项目团组。

夏令营期间,学生们参与了汉语语言课程、中国武术体验以及中国传统剪纸表演等,还参观了故宫、长城和天坛等名胜古迹,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学校精心设计将传统文化、油气专业知识相结合,一方面让学员了解中国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让学员了解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学科特色和办学实力,促进双方在学术研究上的合作与交流。闭幕式上,四国青年分别分享了在华期间所见所学所得,学校为来自四个国家的团组赠与了“油滴”摆件纪念品。

“拓宽了国际视野,缔结了深厚友谊”

7月27日至8月4日,受俄罗斯古勃金国立石油天然气大学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生代表共9人赴该校参加中俄工科大学联盟—2024能源与工业可持续发展夏令营。本次夏令营包括能源与工业主题讲座、石油公司参观、中外学生交流、莫斯科文化景观游览等多项活动。本次夏令营代表团是中石大2024年度第三批赴俄暑期交流团队。

在为期五天的培训里,营员们参加了多场主题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古勃金大学简介、俄罗斯联邦能源法律、能源经济、碳封存技术、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等多个主题,加深了营员们对于能源与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认识,拓宽了能源合作的国际视野。培训期间,还游览了莫斯科著名景点克里姆林宫、红场等,领略当地风土人情。

此次夏令营在中俄工科大学联盟(ASRTU)框架下开展,对促进中俄工科大学在能源、工业人才培养和两国青年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工科大学联盟(ASRTU)成立于2011年,是我国“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科技合作分委会”框架下高等教育领域有效交流平台,中石大于2011年加入该联盟。

“天山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雄奇的地质现象,对于地质相关专业学生来说犹如一部天然的教科书”

8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举办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准噶尔盆地暑期地质考察夏令营。本次夏令营是校区主办的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的学生交流活动之一。18位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等国的营员们赴天山开展综合地质科考实习,前往新疆油田公司地质岩心库、实验室等油田科研生产单位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准噶尔盆地周缘丰富且典型的地质现象及油田科研生产流程,学习地质学前沿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

本次世界能源大学联盟—准噶尔盆地暑期地质考察夏令营的成功举办,对校区国际交流事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年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文/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