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培杰,人文及社会科学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王培杰
经历了30年改革开放的人们,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句话:“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这是小平20多年前说的一句话。其实,当时就有些人产生过疑惑:真的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吗?真的不会变吗?
回望30年来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其实这是一个“变与不变”辩证发展的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所以特别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强调“一百年不变”,根本上就是为了彻底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路线。为此,我们30年来甚至不提“阶级”这个概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阶层和阶层差别不可避免地在我国社会中重现并出现彼此之间的矛盾。面对这种情况,是不是应该重新回到“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老路上去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如果那样,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取得的成就将会在一夜之间付之东流。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历史曾经给过我们惨痛的教训。所以,这个基本路线,不能变。
但是,面对出现的新变化、新事物、新问题,该怎么坚持住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呢?或者说,应该如何在坚持基本路线的前提下解决新问题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理论创新。有了理论创新才可能有制度创新,才能解决新问题、适应新变化。正是理论创新,实现了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这样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升华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做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还要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就要求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全中华民族的各个阶层的利益,执政党都应该代表,只要它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上是党建思想。换言之,它主要是“说”给全体党员听的,是党员及党的干部和各级领导机关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它应该继续升华,上升为全民族全社会的思想与理念。于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不断进行的理论创新,我们党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是全社会的发展新观念。它主张全面发展。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首次提出的重要思想。在现在的初级阶段,如果片面理解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发展,就会畸形发展。这样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和不可持续的。只有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才能不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初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可以看出,一方面,我们党坚持做到了执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长期不变;另一方面,新的领导集体面对新变化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使得基本路线朝着系统、全面、细致的方向不断地变化、发展和升华。变,是不断丰富的量变;不变的,是我们仍要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