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劲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市第十一至十三届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油气储运工程教学,以及易凝高黏原油流变学与管道输送技术、原油管道流动保障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原油流变行为及其机理、原油的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与机理、原油改性输送技术工程应用、油气管道可靠性评价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与应用成果。
笃信好学,建言资政
作为无党派代表人士,张劲军教授坚持数十年主动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深刻理解、指导实践。他在担任第十一至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和第二、第三届北京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期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调研活动上百次,认真学习、践行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并运用于指导履职和本职工作。他善于从身边事情发现线索,注重调查研究,积极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教育、民生等多个领域提出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50余件,“加强少年儿童创新教育,科技场馆免费开放”提案获评北京市政协“优秀提案”。
潜心钻研,精进臻善
张劲军教授是我国易凝高黏原油流变学与管道输送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国际知名专家,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管网集团科技攻关等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他针对含蜡原油长距离改性输送,以及原油劣质化趋势和双碳背景下输油管道运行新模式的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提出“剪切过程黏性流动熵产相似准则”和“原油电流变效应机理理论”,创建了工业管道原油改性输送的实验室模拟理论和方法,大幅超越了西方国家“国际领先”团队。针对我国西部能源战略通道——西部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行工程需要,研发形成了新一代易凝高黏原油输送技术,解决了该管道建设和运行中的系列“卡脖子”难题,为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巩固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他应邀10余次主持和参与我国企业在非洲乍得、尼日尔、苏丹和中亚地区建设、运营的输油管道工程的研究和对外技术谈判,维护了国家和中资企业利益,为“一带一路”和非洲地区的石油管道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鉴于他在原油流变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与威望,2020年,他被推举为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带领团队代表中国赢得了2027年国际流变学大会举办权,几代中国流变学人数十年夙愿即将成为现实,会议的举办也必将显著提升我国在该学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知行合一,立德树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劲军教授坚持四十余年如一日,深入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秉持“终身学习”理念,坚持启智润心与知识传授结合,将自己丰富的本职工作和参政议政阅历、以及国内外工程实践鲜活案例,有机地融合、贯穿于教学工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想力、行动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思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担当精神。他先后指导毕业2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油气储运行业输送了大批思想过硬、能力优异的中坚人才,所带领的研究生团队被评为校“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他指导的博士生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他本人获“北京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