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状况评价体系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

全方位强化就业枢纽作用全链条优化人才培养供给

    期次:第6期    阅读: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教育部工作部署,健全完善就业评价反馈机制,提升人才培养服务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能力。就业毕业生中超过 20% 赴西部基层就业,石油石化相关专业近 60% 投身国家能源行业就业,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以机制建设为基石 ,构建三维联动就业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工作。一是建章立制构建就业综合评价反馈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打造就业育人共同体,加强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目标、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校企生”三维联动就业综合评价反馈体系。二是持续全面推进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就业中心、教务处、各学院全面参与;应届毕业生、短中期毕业生、行业重点单位全面覆盖;访企拓岗、走访校友、就业调研全面推进。连续 10 年调研应届毕业生超过 3.5 万,连续 5 年调研短中期毕业生近 2 万,调研用人单位超过 2000家,确保就业状况调查工作高质量开展。充分发挥能源动力行业就指委作用,开展行业人才供需状况研究,调研超过 1000 家行业单位和高校。三是依托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校友成长回访。克拉玛依校区面向总书记回信关怀的毕业生,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的校友成长回访,形成50 名毕业生优秀案例、35 部纪录片,已推出 21 集,全平台阅读量超 1 千万,深入报道毕业生如何在基层一线快速成长。

以国家战略为指引 ,增强人才供给与行业发展契合度

学校坚持将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就业状况作为办学资源配置、招生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一是动态调整招生计划。编撰近五年分专业就业状况报告和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将就业状况和培养质量评价反馈给招生环节。2024 年本科英语专业减招 20 人,石油工程(碳中和能源创新班)扩招 25人等。近五年博士招生数由 439 人增长到 715 人,增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急需领域招生力度。二是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定期举办毕业生培养质量状况报告解读交流会,通过典型案例、系统数据关联分析,将社会需求适应度、教学培养反馈等及时全面反馈并解读给相关部门、学院及专业,持续优化培养方案、动态调整课程体系。三是调整升级学科设置。组织成立以两院院士和能源行业领军人才为主体的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指引,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等本科专业。新增“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资源勘查工程+俄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培养行业急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