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书写崭新答卷!

    期次:第11期    阅读:38   



2023 年 5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 ,鼓励他们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两年来,学校认真领会重要回信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围绕服务国家教育强国、能源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将学习宣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与“留学中石大”品牌建设相结合,在来华留学教育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形成具有能源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推动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办学目标相统一,推动学校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培育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

强化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保障

学校积极谋划来华留学教育顶层设计,注重建立健全来华留学教育相关制度及资源保障,捋顺来华留学教育体制机制。学校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来华留学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从十四个方面明确做好留学生工作的具体举措,形成全校合力,不断推动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

建立更为完善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培养考核监督及激励体系,提升来华留学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以年度绩效考核等“指挥棒”有效引导各职能部门、学院(研究院)不断提升在来华留学教育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24年学校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初次认证,获评认证期6年。截至目前,来华留学生规模达1050 人。两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增长24.26%,其中中亚国家来华留学生占比显著提升。

广泛拓展全球能源人才联合培养布局

紧抓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机遇,系统谋划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在海外的生动实践,推动建成中国—巴西教育科技合作平台,相关成果进入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成果清单,与巴西联邦大学合作建成中国海外第一家卓越工程师学院。与俄罗斯、葡萄牙、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相关高校建立了能源领域的联合研究机构,引进全球一流创新要素,搭建引才聚才载体,助力高等教育标准出海。

加速能源教育领域的全球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成功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首个“碳中和与气候变化驱动绿色转型”教席,发起成立全球能源转型智库合作网络 ,牵头“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合作网络高校(青年)组,与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企业大学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开拓跨国高校网络间合作新形式。落实“五年五万”倡议,举办“未来绿色能源领袖”美国学生来华夏令营,讲好中国能源绿色转型故事,促进中外青年友好交流。

新建多个海外优质生源基地,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及其他地区高校企业签署多项合作备忘录。拓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与中亚等地区能源相关政府部门、高校、能源行业领军企业合作的来华留学培养项目数和招生数屡创新高。

在中亚和其他地区培养的校友为推动中外能源合作作出重要贡献。如校友阿曼现任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开采管理局局长,直接参与中土天然气合作;校友叶尔西特现任中哈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AGP)总经理,推动政校企产学研深入合作;校友西大海现任蒙古工业和矿产资源部石油政策实施协调部部长,积极推动中蒙在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能源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强化能源特色国际学生人才培养

学校注重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构建了以学术能力提升为导向的全方位、多元化学术支持矩阵。来华留学教育成果获得2024年中国石油教育学会石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重要奖项,有效提升了学校在业内的示范引领作用。来华留学生积极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高级别国际学术会议等平台上展示研究成果,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彰显能源领域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实效。

不断提高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动性和深入度,以“践行回信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为一条主线 ,从感知中国文化、讲好能源故事、读懂中国发展三个维度,围绕“课程”“师资”“基地”“活动”四个方面,组织开展涵盖乡村振兴、支教帮扶、中国式现代化等多主题、中外学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并获多个国家级重要奖项。

来华留学生也积极参与校内外大型活动、重要比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百余项,在“挑战杯”“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重要白皮书赛事中均有留学生的身影,展现了中石大留学生的风采。

两年来,学校持续深入践行重要回信精神,以来华留学教育为纽带,构建起“政策引领-校企协同-特色培养-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育人机制,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提供人才支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提升“留学中石大”品牌影响力,为教育强国、能源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文/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