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为高质量启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教育部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遴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十所与新中国发展同频共振的极具代表性的大学,联合策划制作了全国首部大学生主题沉浸式“大思政 课 ”十 集 大 型 电 视 专 题 片《大 道 同 行 —— 校 史 里 的 中国》。专题片以“校史见国史”为叙事主线,深入挖掘校史精髓,回溯发展脉络,将校史故事转化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解码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壮阔历程。
5 月 11 日,专题片第八集《能源报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集在中央电视台 10 套重磅播出。专集分为《初心如炬》《丹心许国》《青春无悔》《西部建功》《向深挺进》《融通互鉴》《赋能未来》等篇章,18位师生校友作为主要出镜人物 讲 述 ,通 过 鲜 活 的 人 物 刻画、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对历 史 纵 深 的 深 刻 解 读 ,全 方位、多角度呈现了中石大建校以来始终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 运 紧 密 交 织 ,秉 持 教 育 报国、能源报国崇高使命,为国家培养输送栋梁之材,在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勇担重任、屡创佳绩的奋进轨迹。
《能源报国》专集策划、拍摄、制作历时近 10 个月,学校与教育部、中央电视台保持密切沟通,多次召开研讨会、推进会、审片会,与导演一起反复打磨、加工提升,围绕选题立意、创作构思、脚本策划、故事挖掘、拍摄跟进、后期剪辑、内容审改、预热宣发等进行研讨交流、沟通对接、完善优化,组织校内相关部门进行了审片座谈,近 30 个校内职能部门、学院、单位和校友工作单位为节目拍摄提供了大力支持。
节目播出前,学校发布通知,并组织师生通过电视、直播、网络等多种形式观看专题片,同上一堂能源报国的光影“大思政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退休教师、北京石油学院钻采系1957 届校友李妙兰说,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母校培养了我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和敢闯敢干的工作作风,使我在各种工作岗位上都尽力做到最好。如今再回忆起往事无怨无悔,愿今天的中石大学子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卓越贡献。
克拉玛依校区银龄教师赵雄虎表示,中石大学子如星火燎原,从戈壁油田到深海钻台 ,他们怀揣“能源报国 ”之志,将青春奉献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自己如今虽鬓发染霜 ,但 看 到 学 生 们 接 过 接 力棒,深感银龄教师的幸福正在于此——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精神的守护人,要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和新时代能源强国建设的生力军贡献余热。
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许博表示,学校因油而生,与油共进,将石油精神融入血脉代际传承,师道之光与青年学子的梦想之光交相辉映。要不断发掘学校的红色底蕴和思政资源,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厚植师道土壤,以身边事感染身边人,全面展示学校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精神风貌,激励教师坚决扛起赋能行业发展的使命担当,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档案馆馆长海凤说,校史故事在微观叙事和宏大主题中娓娓道来,让“能源报国”的精神内核极具穿透力、感染力、影响力。我们要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拓展校史育人平台、讲述校史育人故事,让校史在青春校园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激励更多中石大学子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书写新时代的青春华章。
地球科学学院副院长刘钰 铭 说 ,作 为 一 名 中 石 大 教师,既要打造“专业筑基+思政铸魂”的双轨体系,深入挖掘学科中的“能源报国”实践基因,培养兼具技术创新能力与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也要铺设“精神溯源-战略认知-创新突围”的培养路径,依托红色研学、能源智库建设及低碳技术攻坚等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历史底蕴中锚定信仰,在战略实践中锻造责任感,将“知中国、建中国”的使命化为行动的自觉。
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教授王合霞表示,新征程上,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同样重任在肩,应当身体力行,以体育人,以健康体魄支撑报国理想,以体育精神砥砺奋斗意志,让能源报国的火炬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优秀 学 科 博 士 后 李 磊 说 ,将 在“科研攻关+人才培育”双轮驱动体系中把铁人精神和中石大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培养既掌握尖端技术,又心怀家国情怀的海洋油气领域人才。
地球物理学院 2024 级硕士研究生刘朝灯表示,一代代中石大人秉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交织,在深海、深地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卢俊强教授团队中的一员,希望未来能为我国深地探测装备的研发贡献力量。
克拉玛依校区 2021 级本科生姚海同即将奔赴西部,投身能源事业。他表示,将用好所学知识和技能,投身祖国的能源建设中,为祖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