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传情,以行筑桥

    期次:第11期    阅读:30    作者:王美西

我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王美西,来自埃塞俄比亚。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复信两年来,我深受鼓舞,始终将这份关怀铭记于心。作为新时代在华留学生,我深刻认识到要为促进中外友谊、推动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在学校,我积极投身文化活动。在文化节上,我精心筹备,向同学们展示埃塞俄比亚独特的风土人情,并与来自各国的同学交流互动。“在北京读书记”活动中,我与众多优秀留学生同台竞技,最终荣获优秀奖,这不仅是对我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的肯定,也激励我不断探索更多中国故事。我深知,每一次讲述都是中外文化相互了解的桥梁,每一次展示都是增进友谊的契机。

除了文化交流,我还将这份热情投入到支教事业中。在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惠民村支教的日子里,我深入乡村,为留守儿童开展英语小课堂。我用英语和孩子们交流,带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向他们讲述非洲的故事,让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羞涩到后来的自信表达,我深感欣慰。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而青年则是这座桥梁上最活跃的建造者。

作为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我曾作为学校留学生代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向外界展示留学生在华留学的积极风貌;我参与了外国人短视频大赛,用镜头记录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我分享过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探讨儒家文化对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影响;我参加了北京市青少年阅读节“读中国历史 讲中国故事”主题文化实践活动,荣获优秀奖。每一次尝试都是我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践行,也是我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贡献。

未 来 ,我 将 继 续 以 才 情 绘梦、以热情燃心。我计划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未被广泛触及的内核,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其魅力。同时,我也将关注非洲故事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中非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我相信,只要我们青年一代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搭建起更多友谊的桥梁,让世界的明天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