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首批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答辩通过

    期次:第14期    阅读:20   



5 月 27 日,中石大一场特殊的硕士答辩引发关注。“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正式施行以来,学校首场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的答辩会。”日前,中国教育报以“解决实践问题,他的答辩一致通过”为题,进行了报道。

为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和分类评价机制改革,突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石大依托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改革专项研究生选育了一批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示范项目。2022 级工程硕士张百川与赵越东凭借扎实的产业实践成果,成为学校首批以产品设计类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答辩现场,评委案头不见传统学位论文,取而代之的是实践成果总结报告与鉴定书。在张百川的答辩会上,5 位评委中有3位是企业专家。

张百川的实践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由校内导师贾文峰副研究员和企业导师杨小华正高级工程师共同指导。他入选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部“页岩油气高性能水基钻井液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团队,深入钻井平台和生产一线实践,面向深井钻探常用的高密度钻井液性能优化问题,研发了一种天然材料类钻井液降滤失剂,较市售同类降滤失剂产品具有成本更低、降滤失效果更好、黏度更低、更为环保等优良特性,尤其是在深部地层的高温高压高盐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降滤失效果。该成果完成了中试放大实验 5 组,中试生产3釜,产出液体产品共6.3吨。

同样获得答辩评委认可的还有毕业生赵越东。在校内导师徐宝昌教授和企业导师蔡永军高级工程师共同指导下,他在国家管网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分公司实践,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跨地域复杂油气管网安全高效运行状态监测传感系统及应用”和国家管网集团揭榜挂帅项目“油气管道线路及站场感知技术研究”。他面向管输油品泄漏监测的生产需求,开展了“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输油站场泄漏检测技术”研究,通过融合高光谱成像技术与 YOLOv8 算法,研发了泄漏监测装置系统,突破传统可燃气体检测响应迟缓、误报率高的瓶颈,实验室测试显示柴油、原油识别率分别达 95%、97%,现场模拟测试验证其对5mL 成品油、2mL 原油泄漏的精准识别能力(响应时间≤5s),抗干扰实验证实其对水渍、黑色物体等干扰物的高可靠性,已在 4个典型场站试点应用。

中石大积极探索推进实践成果申请学位,专门制定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位申请实施细则》,对申请学位的实践成果选题要求、工作流程、成果实施、质量要求、成果鉴定和评阅、答辩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及工作流程。

张百川在得知新规后主动提出申请:“我的底气来自产品通过企业验证,即将投入量产。”学校非常支持张百川的想法,前期专门为这场特殊的答辩量身定制了评审表格、改进了工作流程。

“张百川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他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答辩会上,企业评委、中国石化工程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王海波说。看着扎实的实践成果总结报告和成果鉴定书,其他评委也纷纷表示认可。

“5 位评委一致通过,建议授予工程硕士学位,评价为‘优秀’。”听到这个经过严谨答辩程序得到的结果,张百川笑了。

张百川无意中成了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全国工程教指委副秘书长肖曦指出,今年全国高校已涌现一批类似探索。“这场答辩是一次创新探索,其引发的思考也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了借鉴。”

文/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