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 2025 级同学们:
你们好!秋日的晨光正为军都山披上金色外衣 ,你们肩背行囊、怀揣梦想,踏入了中国能源人才摇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门。作为一名从教四十余载的老教师,看着你们青春洋溢的脸庞 ,不禁回想起 47 年前自己的憧憬与忐忑。你们是前所未有的新一代:既要传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红色基因,也肩负着推进能源革命、实现“碳中和”的时代使命。在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世界的时代,你们将以更深邃的思想、更坚实的脚步开创未来 ,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答卷。在你们即将开始大学生活之际,谨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确立人生目标,完成精神蜕变
希望你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校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殷切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与此同时,希望你们谨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厚积薄发、开物成务 ,完成从少年到成人的精神蜕变。这种蜕变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担当”的转变。不同于中学由老师、家长安排一切 ,在大学 ,你们将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盘。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关爱、学校的管理,都不能替代你们的自律和付出。这个转变会给你们带来迷茫和阵痛,但它将是你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步,希望你们主动担当、积极适应。
第二,从“个人成长”到“家国情怀”的升华。能源是国家的命脉。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绝非被尘封的历史,而是石油先驱面对未知挑战时喷涌而出的激情与担当。今天你们面临智能化油田等复杂挑战,其艰巨性不亚于当年的荒原开拓。希望你们传承新时代铁人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提升专业素养,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第三,从“知识学习”到“价值塑造”的深化。比知识更珍贵的,是在求索中锻造的精神品格。“实事求是 、艰苦奋斗”的校风 ,正是连接知识与价值的一座桥梁 ,它提醒你们 ,既要在实验室里严谨求证每一组数据,也要在社会实践中读懂石油人的家国担当;既要耐住寂寞攻克学业难关,也要在时代浪潮中找准人生坐标。真正的成长,是让所学化为照亮前路的火炬,让品格成为支撑未来的脊梁。
同学们 ,精神蜕变不会自动完成 ,需要你们在日常学习 、生活中自觉锤炼。当你们抵制住游戏的诱惑选择去图书馆、教室时 ,当你们在实验失败后重新振作时,当你们在运动场上到达极点仍在咬牙坚持时,当你们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时,都是在完成这种蜕变。请记住 ,大学四年最宝贵的收获 ,不是一纸文凭,而是精神的成长和品格的塑造。
夯实知识基础,锻造创新能力
此刻你们正接过时代的考卷:一方面 ,我国还需要稳定的石油天然气供应,2024 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仍高达72.2%,能源安全保障的任务还很重;另一方面,“双碳”目标下,全球能源正向绿色低碳转型 ,传统的油气如何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协同发展?这张卷子没有标准答案,需要你们创造性解答。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以破竹之势重塑世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 ,已不再是科幻作品中的畅想,而是真切地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们正站在这场史无前例巨大变革的风口浪尖,以知识记忆、解题训练为主要途径的学习方式 ,已被时代抛弃!人类的价值在于其超越 AI、驾驭 AI 的思想力和行动力。
夯实知识基础是你们此刻的首要任务。职业成长就如同建造高楼大厦,坚实的地基决定了建筑可达到的高度与稳固程度。严谨的定理证明、复杂的公式推导、反复的代码调试、精细的实验操作 ,这些看似枯燥的经历 ,都是在为你们生涯之大厦奠基。可能有同学会问,既然这一切 AI 都能做了,为何还要学?AI 人人可用,但效果天差地别,要想在 AI 时代立足 ,人需要具备两项能力 ,一是给 AI 提出高价值问题的能力 ,二是鉴别 AI 答案的能力。这两项能力都以人类的全部知识沉淀为基础。
锻造创新能力则是你们驰骋未来的利刃。创新能力不是抽象的,也不能孤立存在。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构成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要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寥寥数语 ,却是科学探索、技术创新的深刻真理,而且在 AI 时代将更具穿透力。
创 新 能 力 不 会 凭 空 产 生 ,你 们 的“异想天开”,你们对所见所闻的质疑,对问题的刨根问底 ,对解题路径的“标新立异”,你们的实验、实习操作和代码调试 ,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实践 ,所有这些都是对自己创新能力的锻造。希望你们在课堂上多问 “为什么”。当你们开始用怀疑的眼光看待知识 ,就从“学习者”向“研究者”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AI 工具为创新能力的锻造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例如,Deepseek 等大语言模型,输入问题可获得远超教材的解答 ,输入研究瓶颈可获取跨领域灵感 ,持续追问能带你触及科学前沿。但希望你们保持清醒 ,既要会用 AI 提高效率 ,又要警惕技术依赖。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永不过时。
同学们,知识的价值在于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力量。四年大学生涯,成绩单固然重要,但更有价值的是在扎实知识基础上生长出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知识是土壤 ,思维是根系 ,实践是雨露阳光。四年后 ,真正让你们脱颖而出的 ,不是成绩单上的数字 ,而是解决问题的灵活思维、驾驭知识的行动能力。
坚持全面发展,担当时代使命
同学们,步入大学校园就翻开了充满可能性的篇章。除了深厚的思想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综合能力的滋养将成为你们未来行走世界的重要底气。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素养的熔炉。除了深耕专业领域,也要漫步人文长廊 ,在诗词歌赋中感受生命温度 ,在哲学思辨中触摸世界深度。专业素养是立足的根基 ,人文修养是飞翔的羽翼,二者兼具, 可为你们的职业发展持续赋能,为你们的生活幸福不断增彩。
成长路上,你们既要学会与自己对话,在独处中沉淀思考、明确方向,也要懂得在团队中协作共生。一个人的光芒或许耀眼 ,但一群人的星火才能燎原。试着在社团活动中倾听不同声音,在小组项目里包容多元观点 ,你会发现,懂得借力他人、成就彼此,是比单打独斗更重要的智慧。
身体是承载理想的舟楫,心灵是安放灵魂的港湾。请记得在晨光中奔跑,在晚霞里舒展,让健康的体魄成为追梦的铠甲 ;也请接纳偶尔的迷茫与挫折 ,把每一次跌倒都当作看清自我的镜子。真正的强大 ,不是永不犯错 ,而是能在低谷时扶起自己,带着伤疤坚毅前行。
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能力,是打破边界的勇气与持续生长的自觉。请多去旁听跨专业的课程,与不同学科的同学碰撞思想 ,那些看似无关的知识碎片 ,或许会在某天拼凑出创新的蓝图。请保持对世界的好奇 ,把学习变成习惯 ,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从容应对人生考题。
同学们,军都山的晨雾会见证你们早操的身影,图书馆的灯光将记录你们的覃思时刻,实验室的仪器会陪伴你们的探索旅程。从“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铿锵旋律,到“双碳”目标的绿色征程,你们脚下的路,连着能源事业的昨天与明天。
未来四年 ,有知识的淬炼 ,更有精神的成长 ;有独处的沉淀 ,也有团队的并肩。希望你们毕业时,带走的不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品格 ,是超越 AI 的思想力 ,是融入灵魂的家国担当。
少 年 自 有 凌 云 志 ,当 许 天 下 第 一流。愿你们以青春为笔 ,以学识为墨 ,在能源报国的长卷上,写下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答案——让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同频 ,让青春之力与时代使命共振。加油,新同学们!
文/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教授 张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