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襄盛典!中石大,为祖国加油!

    期次:第19期    阅读:50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9 月 3 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

这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是伟大抗战精神和伟大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赓续传承的重要体现,是坚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郑重宣示。

学校组织师生在学生活动中心、青年园、第三教学楼、第四教学楼等观看纪念大会直播,校领导在主楼 A1502 会议室观看直播。

高德利、徐春明、张来斌、付恒升、周 学 智 、张 明 明 、蔡 建 超 、黄 国 勇 、范媛、芮振华、薛亮、袁三一、李云涛、齐明、陈哲文、戴芊慧、赖达富、马广、孙一铭等师生代表在现场观礼。108 名师生志愿者参加纪念大会志愿服务工作。

纪念大会在中石大干部师生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党委书记王同奇表示,这场纪念大会,饱含着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展现着大国的昂扬气象,彰显出我们守护和平的 坚 定 决 心 ,是 一 部 鲜 活 的“思 政 教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坐标,让我们读懂初心的重量、扛起强国的担当。我们要把这部“教材”搬进课堂、融入育人全过程,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逻辑和“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强国逻辑,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从历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和前行的动力,扎根专业领域、服务国家需求,锤炼过硬本领、矢志勇毅前行。我们要明确科技强国、能源报国的育人路径,以阅兵中的“新质战斗力”为导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攻关,致力攻克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智慧与力量。

校长金衍表示,纪念大会承载了厚重的民族记忆与奋进的时代精神,展现了国家由自立自强迈向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诠释了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坚实根基。阅兵场上钢铁洪流奔涌向前,背后离不开强大的能源保障体系,作为一所能源特色鲜明、奋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上的高校,我们必须勇担强国使命,筑牢能源安全防线,积极布局能源前沿科技;同时以开放姿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主动回应绿色低碳、气候治理等全球议题,推动建立公平、包容、可持续的国际能源新秩序,为构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迈向新征程,我们将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开放的协同、更坚实的创新,持续优化学科布局,推进有组织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以能源报国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科技保障,谱写新时代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崭新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表示,有幸参加了三次阅兵盛典,感受到了祖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实力的日新月异。希望青年学子继承历史荣光,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不懈奋斗,锤炼过硬的意志品质和报国本领,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表示,未来将围绕国家重大急需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开展科技攻关,为推动我国重油加工和清洁油品生产、推动炼油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加强绿电、绿氢与新能源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

原副校长付恒升表示,要把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和平的当代意义,培养学生全球视野与国际担当,让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团委书记周学智表示,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我们应当与青年学子一道,把对革命先烈的追思、敬仰转化为奋斗拼搏的动力,继续弘扬抗战精神,团结奋斗,在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明明表示,此次盛典为师生提供了一场“同学同研同讲同行”的大思政课,也为给学生上好思政课,讲好伟大抗战精神、讲好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提供了新鲜、丰盛的素材。

期刊社副主任蔡建超表示,将恪守学术使命,坚守初心,勇担责任,积极引领学术创新,全力服务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副院长黄国勇表示,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创造的重要性,未来一定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为己任,力争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范媛表示,将坚持以“科研报国”为引领,聚焦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 ,推动 AI 技术与石油石化场景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更多“懂技术、有担当”的复合型人才。

石油工程学院教授芮振华表示,这场盛典坚定了自己以科技报国、以教育育人的信念,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攻坚 CCUS 核心技术 ,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为民族复兴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石油工程学院教授薛亮表示,定将阅兵场上感受到的爱国热情与奋斗精神融入课堂,将现代化装备背后的科技自立自强故事讲给年轻一代,在能源科研岗位上,秉持阅兵将士的坚韧意志,勇担能源报国使命。地球物理学院教授袁三一表示,无论是强军梦还是强国梦,都需要我们亿万个普通人“卓越追求”所汇聚成的磅礴力量 ,才能擎起民族复兴的宏伟大厦。未来的课堂不止有公式定理,还会有今天感受到的历史脉动与时代精神。

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李云涛表示,要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做好本职工作,潜心育人,刻苦钻研,用实际行动告慰先烈,为国家发展与和平稳定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齐明表示,大学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作为高校教师,深感责任重大,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哲文表示,立志培养能源领域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将这种爱国热情和自豪感融入教学科研中,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紧密结合。

理学院副教授戴芊慧表示,愿尽己之能,守育人初心,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和专业本领的拔尖创新人才,续写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不负伟大时代,不负脚下这片英雄的土地。

体育与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赖达富表示,敢于亮剑又开放包容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信自强。纪念大会向世界宣告: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比任何人都珍爱和平,有决心、有信心捍卫民族尊严和维护祖国统一。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博士马广表示,深刻感受到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发展紧密相连,愿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能源发展大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地球科学学院硕士孙一铭表示,作为一名石油学子,深知能源安全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市“青马”学员,懂得青年信仰的力量 ;作为一名团学工作者,珍视肩上引领同伴的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明白“服务人民”的担当。

志愿者代表李茂粟、徐驰翀表示 ,这份责任与使命,是终身难忘的历练,是新时代新青年挺膺担当的生动写照。中石大 108 名志愿者默默坚守,辛勤付出,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崭新篇章。

文/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