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世诚
在回顾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石大的一名普通老教师,作为一名普通老党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感悟,这30年都是我所经历的最好的历史时期。
我生于1937年,在旧中国,我们这辈人曾经受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苦大难,饱尝过国破家败的滋味,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才同全国人民一起欢天喜地地进入了新中国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废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们经历多灾多难的母校石油大学,也获得了新生。“文化大革命”几乎断绝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院校的历史,我们亲手创建的北京石油学院于1969年迁校东营,在盐碱滩上苦苦挣扎了近10年。直至1988年,“石油大学”才又赫然出现在北京古长城脚下!
应该说,我们这一辈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冲锋陷阵在第一线,为石大在北京重新扎根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又在新的形势下,抢抓机遇,奋力拼搏,使石大跻身“211”工程。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改革开放走向新世纪时,我们先后离开工作岗位,幸福地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2008年,改革开放的第30年,用大喜大悲、大难大兴来检验和考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积蓄的国力、民力和精神力量。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成就和功绩不容置疑。
作为老教师,我欣慰地看到,我校在新的领导班子率领下,在新的教职工队伍的奋力拼搏下,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我校已经成为石油特色鲜明、多学科相互支撑的万人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已成为一块闻名海内外的金字招牌!几代石大人的美丽梦想正在实现。
这30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政绩最为辉煌的3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30年,是中国石油大学校史上最光彩的30年,同时,也是我本人70多年人生中最有意义的30年。
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党的理论创新,我作为一名大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师,30年来一直处在学习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最前沿,发表了百余篇调查报告和文章,出版10部著作,累计300万言。这些言论是我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前不久,我又整理了30年的文稿,编著并出版了60多万言的《史园拾穗》。我把自己比作拾穗人,在序言里写道:
“我有幸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全过程,有幸在30年里不断‘拾穗’,更有幸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2008,把穗穗集中成书而公开出版。俗有‘三生有幸’之说,而我则是‘一生三幸’。
“所以,我把此书献给我们党,我们学校,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周年。”
慨而系之,我想说:
幸哉,我们这一辈!
巍哉,我们的改革开放!
壮哉,大)压不倒、地震震不垮、奥运耀全球、金融风暴吹不熄的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