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尚峰
我生于1975年,我们这代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天天成长的。30年中,有3个时间节点,既是国家承前启后、引领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大会报告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这时的我是一名学生党员,面临大学毕业。这个时期如果用一页PPT展示的话就是7月1日毕业那天,学校在操场上放了庆祝焰火,同学们观看了香港回归实况。当焰火映衬下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我心中为之一震,爱国是可以这么清晰和具体。
毕业后,我走上了经管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岗位。学校当时只有2000多名学生,我也没有工作经验,但领导和同事的言传身教使我很快从一名毕业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记得在2000年学校运动会上,因几分之差,我们没有拿到学生团体第一名,看着第二名的奖状,我忍不住哭了,并不是因为不能当第二,而是我认为原本有机会做得更好!我想工作中,每个人都应永争第一,起码不要让自己因为没有百分之百地努力而后悔!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此时,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质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年轻教职工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这时组织将我调到校团委工作,从此各类学生活动充满了我的生活。
这个时期如果用一页PPT展示的话就是一张全家福,不仅有家人,还有领导、同事、学生。正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同事和学生的支持及家人的理解,使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使学校共青团工作稳步推进,主题教育活动效果显著,科技创新项目从10多项发展到近300项,社会实践团队从几支发展到100多支,各类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校团委也获得了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为学校争得了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荣誉。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报告还明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从2006年起,我开始具体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这时,学校学生人数一万多人,就业工作的基础和起点已经很高,我的压力很大。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就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近3年学校就业率稳中有升,保持在95%以上,赴西部和基层的人数和比例屡创新高,就业教育和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今年学校首批进入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建设行列,四大石油公司校园招聘会的首站都设在了我校。
这个时期如果用一页PPT展示的话,就是在招聘会上,同学们站在体育馆门口排队入场时的期待眼神,这眼神鞭策我全身心地努力工作。
回首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青年人肩上担负着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使命,我们要用信仰、勤劳和贡献,为学校发展和石油工业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祖国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