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校启动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
已形成国家级、北京市、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重点学科布局更加完善
期次:第859期
阅读:1080
本报讯 11月30日下午,学校召开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启动会,校长张来斌代表学校分别向国家级、北京市、校级三级重点学科负责人授牌。截至目前,我校已形成国家级、北京市、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重点学科布局更加完善。
学科是大学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的平台。近年来,我校集中优势、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大力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体系。目前,学校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艺”5个国家重点学科,“工业催化”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石油天然气安全工程”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6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8年启动了“211工程”三期建设,这些重点项目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重在提升学科水平,提高学校在石油石化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自2007年开始,北京市重点支持我校建设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
在此基础上,为了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十一五”期间,我校启动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目前已论证通过了“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三个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启动会上,赵昆教授和陈长风教授代表校级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分别做了“新功能材料物理”和“材料腐蚀与防护联合中心”项目建设进展报告。
张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是发挥重点学科引领、支撑、基础作用的重要举措。学科建设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态性,不能一蹴而就,要继承前人、科学规划、优化布局,要处理好科研与学术的关系,要充分重视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实现学科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学校即将启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此次会议明确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思路,指明了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对促进学科规划与建设,实现我校各级各类学科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11工程”办公室成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三级重点学科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副院长汪志明主持。(齐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