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象

    期次:第859期    阅读:770   

2008年9月3日,我从马来西亚坐了6个小时的飞机来到北京。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留学,而且是在中国——我祖父母的故乡。祖父母在世时,常在我面前提起他们在中国老家的生活。那时我常想:如果有朝一日,能到中国看看,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如今,我有机会到中国来完成我的大学学业,既兴奋又期待,想看看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走出机场,秦亮老师非常友善地接待了我和方志成同学。然后,我们就乘着一辆黑色轿车驶向中国石油大学。我坐在车子里,突然发现:啊,怎么司机是坐在左边呢?怎么车辆行驶的方向都跟马来西亚相反呢?这还真让我有点不习惯呢!后来我渐渐体会到,北京的交通是如此便利发达。地铁和高速公路将北京地区整个联为一体,而且乘坐地铁的费用很便宜,只需要两元人民币,就能到你想要去的地铁站。除了地铁,还有一个既方便又便宜的交通设施,那就是公交车。只要你有一张市政交通“一卡通”,就能享受优惠。我还记得第一次从中国政法大学站搭乘345快车到积水潭,才花了人民币4角钱,真是太便宜了。在道路上,我还发现了出租车及一些“冒牌”出租车,也就是所谓的“黑车”。出租车的收费还蛮公道,不过,那些“冒牌”出租车的收费可不低哦。如果不跟他们杀价的话,那就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
  到北京后,我的第一餐是在离公寓不远的“学子食堂”解决的。我点了四川的担担面,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担担面是一种辣的汤面。不过,我最喜欢吃辛辣食物,担担面正合我意。中国人都是用筷子和勺子吃饭。对于外国人来说,用筷子吃饭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我从小就用筷子和勺子来吃饭,所以对我不成问题。除了米饭、面条、馒头,中国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饼。在北京,我尝过肉夹馍、煎饼,还有我喜欢的鸡蛋灌饼。特别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吃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鸡蛋灌饼,感觉真是棒极了。学校的食堂里有一种饼很像我们国家印度族的“印度煎饼”,味道很棒。每当我吃食堂里的“印度煎饼”时,都特别想念我国内那群死党。因为每次同学聚会,我们都会在印度摊档吃煎饼。
  刚来到北京时,我觉得北京人说话速度很快,而且音量很大,我有点不习惯。有一次,我到一间店铺想买点日常用品,向店主问价钱时,他的声音很大,好像骂人似的。当时,我心想:我是不是说错话了呢?怎么惹他生气了呢?真是一头雾水。后来,我才明白原来这是人们的一种说话方式,他们并不是生气,也没有恶意。这样,我才放心,而且,渐渐地,我也习惯了这种说话方式。除了说话方式,我还在中国人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节俭的美德。从中国政法大学的公交车站路过时,我常会发现一个老伯伯坐在凳子上卖报纸。他还常常在地上捡一些别人扔掉的广告纸和空瓶子,然后把他捡到的东西扔到他背着的竹筐里。他的一举一动都让我很感动,也很钦佩。我觉得那些只会向别人讨钱的乞丐比那位上了年纪的老伯伯要差劲,至少老伯伯知道什么叫自食其力,不靠其他人的施舍。我很尊敬他。我的中国同学学习非常勤奋,每天晚上,中国学生都会到教室自习,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呆在北京一年了,我到过的地方还不是很多,吃过的中国地道美食也不多,但对中国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中国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棒的国家,能在这样棒的国家生活,我又怎么舍得离开呢?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毕业后,我还是得离开,但这些美好的回忆会永远烙印在我心中。
  我爱你——中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