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新世纪首个十年的中国步伐

    期次:第862、863期    阅读:1007   

  ■新华社
随着2010年新年钟声的敲响,新世纪新千年的第一个十年结束了。这十年中,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十年,世界风云变幻没有动摇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也没有遮蔽中国远眺的双眼。下一个十年的恢弘历史正由此揭幕。
★2000年:走进新世纪新千年
新的时代,新的期待,从新的指导思想到新的经济发展布局,中国迎着春风高速前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
2000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时发表谈话,正式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2001年:中国融入世界
2001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新的世界风云下,中国的身影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中国加入WTO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首次举办APEC会议
中国加入APEC之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特别是在当时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和快速增长,成为保持亚太经济稳定的重要力量。
★2002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年世界的眼光再次瞄向中国。新的领导集体的产生,经济发展从关注速度到关注质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
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使我国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发展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
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中国经济这一年呈现欣欣向荣之势,迸发出勃勃生机,GDP总量跨上10万亿元大台阶。
★公平正义写进十六大报告
★2003年:发展观创新
“非典”的肆虐使国人第一次认识到了公共危机,中国政府在积极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也对发展理念进行了重新审视。
★提出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新的内容。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振兴战略的各项方针政策。
★2004年:提高执政能力
2004年,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趋势,中央缜密观察经济走势,密集出台政策,开始了两年的持续宏观调控。
★提高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
★中国经济大战“GDP崇拜”
  从年初“总理报告”主动调低GDP增长目标,到持续全年的对过热投资的遏制与反遏制,直至年终GDP突破年初目标势在必然——一场跌宕起伏的年度较量,呈现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艰难与沉重。
★2005年:改革攻坚年
2005年是名副其实的改革攻坚年,废除农业税,重拳肃清“官煤”、“官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晰地写在中国公民政治生活记录的字里行间。
★中国精心设计“深水区改革”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着“改革”的主线,对2005“改革攻坚年”进行具体部署,力图为未来五年的改革提供坚实的铺垫;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全篇各章节贯穿改革内容,对未来五年的改革进行“高位部署”。
★全国“两会”:为了人民用好权
中国政府网试开通、党政领导干部接访、取消农业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带给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
★2006年:国计直面民生
注重民意表达成为“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执政的一大亮点,中国领导方式向重视民意和法制化执政模式进行转变。
★“以人为本”成为指导理念
从“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可以发现,与普通民众利益攸关的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问题首次被浓墨重彩地提了出来。中国“国计”开始直面民生。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2007年:谱写人民美好生活
“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成为对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动员。
★十七大发出“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总动员令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通过了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008年:北京奥运百年梦圆
2008年,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着中国,困难面前,国人众志成城,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奥运大舞台展现大国风范
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再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对中国经济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经历了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和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
  面对严峻局面,中央及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中国站到世界舞台前沿
2009年,金融危机严重挑战之年,全球携手同舟共济之年,中国用“保8”成绩对世界经济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GDP“V”形反转“保8”定胜局
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目标,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中国声音
12月1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哥本哈根会见多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他们密切沟通,协调、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以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哥本哈根会议能够取得公平、合理、平衡、可实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