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赴大庆油田考察

让大庆精神永放光芒

    期次:第865期    阅读:1043   








  
编者按:隆冬的北国,白雪皑皑,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师在寒假前夕怀揣景仰赴大庆油田学习考察,老师们深深地被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感动。本报将他们考察的心得体会刊发,与读者共同感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所带给我们的内心震撼!
感悟铁人
□王鸣野
大庆之行,其间见闻,激荡胸怀,促人奋发,尤以铁人精神感人至深。
  铁人王进喜,在旧中国的动荡中饱尝人间辛酸,而新中国的人民政权给他带来了无限希望。感于此,王进喜把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挚爱都倾注在新中国的石油开发事业之中,用实际行动熔铸成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铁人精神。
  他说: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铁人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充满创造和建设冲动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追求的是震撼人心的“飞翔”。然而,“飞翔”需要燃料的驱动。当铁人听到国家建设因为缺乏石油而无法推进,坦克、飞机因为没有燃料而形同废铁时,他和他的同伴们毫不犹豫地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而发出“宁可少活二十年”的豪言壮语。置身于铁人奋战过的地方,我们仿佛还能看到他和他的英雄群体战天斗地的豪迈场景。
  他说:请党放心!
  中国共产党为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开创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摆脱压迫的人民对国家事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精神。在各种轰轰烈烈的国家建设活动中,建设者们的主动性创造了数不清的奇迹,而“请党放心”这句话,则是所有建设者们表达决心的标志性语言。铁人不仅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记在心里,更落实在了行动中。对党的热爱和忠诚构成了铁人精神世界的底色。
  他说:请人民放心!
  在铁人和他的伙伴们心目中,人民就是无数和他们一样从旧中国的黑暗中走出来的普通农民和工人,就是以流血牺牲换来新中国的千千万万革命战士和党员。因此,他们心中的人民代表的是新中国,他们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福祉和命运密切相关。铁人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甘愿奉献,就是因为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和人民。这样的奉献必然会催生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行动。
  铁人万岁!
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韩丽纮
短短的几天大庆考查给我们带来了终身的教育和精神的营养,至今我们的耳边还在不断回响着这样的声音:
  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把我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石油工人觉悟高,迎着困难往前跑。多快好省建油田,甩掉石油落后帽。
  大庆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爱国、创业、求实、奉献”,铁人精神,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铁人王进喜就像一座丰碑屹立在人们心中,成为一代又一代石油人为之骄傲的榜样。
  近50年来,大庆职工充分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保证了油田连续20多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累计向国家和地方财政上缴各种税费2000多亿元,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也同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一样,成为全国人民的精神动力,成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实事求是延伸于石油战线
□杨晓锋
此次大庆之行,最想说的一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二是目前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思想教育的地位和感召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以前多是从思想、制度等角度来理解。实事求是既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一大法宝,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法宝,这些理念在大庆的历史与现实中无时无处不得到印证。这次学习,深刻体会到石油行业的“三老”精神、铁人王进喜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就是实事求是在石油战线的发扬和延伸。作为一个具体单位,一个活生生的公民,要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我想就是要结合单位、个人实际,务实树立目标,踏实履行计划。石油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把实事求是具体化、实践化。今后我会更加虚心地学习石油相关知识和传统,运用自身所学为石油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
  时下有些人形成了重技术轻理论、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重实践技能轻基础理论、重知识学习轻思想教育等观念。但当我们跨入信息化时代,这种观念日渐显示出其局限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学习了西方许多先进知识和技术,但也出现了许多消化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大多是学到了形,而没有领会神。技术可以移植,但理念、文化、传统很难移植。回顾一下“三老”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归根结底,都是首先从思想层面解开了人们的疑虑,进而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具体问题。因此说,当前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是使命光荣的、也是任重道远的。
主人的资信与骄傲
□宋华
大庆精神不仅是石油人的精神,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精神。课堂上我曾和同学们探讨过大庆精神,我也常常在思考: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庆精神应该如何保持和发扬?看着讲台下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学生的脸庞,我在想,他们还能像先辈们一样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吗?大庆之行帮我解决了这些困惑。
  如今的大庆油田已是具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现代化油田。在铁人纪念馆,我被铁人的事迹深深打动,千千万万像铁人一样努力工作的石油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石油科技馆,现代石油科技令人赞叹不已。但令我最感动的是参观采油队、钻井队时,工人们脸上流露出的那种骄傲、自信的神情,你会感到他们是油田的主人,从事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在大庆,你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作为油田主人的豪迈与激情。
  工业心理学用实验来验证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理论在这里不言自明:大庆工人是大庆石油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每个人都融入其中,参与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生产效率,这就是“主人翁意识”。
  由此我想到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主动与被动之间存在着决定性区别。学生或工人对学习或工作没有兴趣,他们就处于被动;如果融入其中,他们就主动了,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甚至对学习或工作的效果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并且其中的每个人会有一种创造性的喜悦。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尽量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坚守与创新铸就大庆新辉煌
□李静静
隆冬时节去大庆,铺天盖地的严寒是我们心中最真实的大庆温度。白)覆盖下的那几间破败的干打垒承载的是“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深刻记忆。宽阔道路旁的一座座楼房、一丛丛井架又在向我们昭示着大庆五十年英雄辈出的辉煌历史。
  当“石油峰值”、“后化石能源时代”等词汇已不再遥远,大庆的未来又当如何,如今的大庆依靠什么来迎接挑战?大庆人是否依然能够创造奇迹?
  创新是大庆油田生命力的延续——大庆油田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创新史,通过科研攻关,从油田自喷井的一次采油,到注水驱油的二次采油,采收率大幅提高。时代的发展催生了新技术的产生,为了大庆的稳产高产,大庆人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依靠科技创新,逐步走出了新时期的“油荒”阴霾。如今“创新”已经走出油田,十几年来,大庆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大庆通过“创新”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这就是大庆,在创新中实现超越。
  坚守是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传递——在大庆,随处可见会战时期激动人心的口号与标语,在铁人带过的队伍——1205钻井队、“三老四严”的发源地——中四采油队,处处闪现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芒,“干工作要对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成为石油人的座右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从未淡出人们的记忆,它早已融贯到大庆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的血液中。
  正是这种坚守与创新见证了大庆发展的一个个转折点,成就了今天的大庆。祝福大庆在未来实现“百年油田”的梦想!
用通俗平实的语言宣传大庆精神
□董立河
在参观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和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的过程中,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朴实无华的简单话语。
  铁人王进喜文化水平不高,但正是那些大白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这些话也许经不起唯心唯物的哲学推敲,但它们反映出的是那种战天斗地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艰苦创业精神。“我这一辈子就是要为国家干好一件事,快快地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这些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真切地体现了铁人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历史责任感。“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普通石油工人就是用这样简单明了的话很好地表达了他们自己对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体会和理解。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启示着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理论真正进学生的头脑,入学生的内心。
  此次大庆之行,大家再次领悟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是应该有一种精神的,一个民族要有勇气,一支队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大庆精神都不会过时。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