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发现

    期次:第15、16期    阅读:208    作者:□郭虎(石工学院)

  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上学。初中在家乡偏远的小镇上的,高中到了区域中心城市十堰,大学去了相邻的省城西安,而读研,则来到了首都北京。多年来,有一点始终没有变化,那就是对于家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情结。不管多忙,每年都要回家陪父母过年,每年寒暑假都要回去看看,即使只能在家里住一天,也很开心。更让人欣慰的是,每一次回家总能有所发现,有所启迪。
  初中住校,每周六早晨都要步行回家,这样可以省下一块钱的车费。初中阶段关于回家的记忆,印象最深的就是步行20里回家吃早饭,再就是随着季节不断变化颜色的山和山路,崎岖的山路承载着初中阶段的大部分记忆。当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我上初中不久,十五大就在北京召开了。
  那时候真困难,同学们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家长买布料请裁缝做的,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在学校吃的饭菜也大都是从家里带的。初中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像家住在镇上的孩子一样穿上洁白的双星鞋,吃上方便面和饼干。对于绝大多数农村人而言,钱很难挣,没有门路,只能卖粮食,而花钱的地方很多,各种税,花费,还有孩子上学。小学毕业时我们班30多人,上初中的就只有10个,而上了高中的只有我一人了。
  高中在市里,离家200多公里,只有放寒暑假的时候才回家。那时,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大都出门打工了。我上学每月要花一百多元钱,而他们每月最少能挣七八百元,不仅不花钱,而且能挣钱,大人们很开心。每次回家,都会问问父母村里的各种情况,每次回家感觉都不同。养牛的少了,买农机具的多了;挑水的少了,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彩电花样多了,新楼房也多了,有的家里还用上了电冰箱和空调。要知道,我们县是中国最贫困的县之一,而我们村更是位于大山深处呢。
  如果说读高中时回家的发现让人欣慰,大学期间回家的发现则让人兴奋,让人欢喜。
  大一回家最大的发现是,村里多了两辆汽车,乡亲自己买的,每天跑客运,既挣钱,又方便,而那时候摩托车每家该有的都有了。大二时回到熟悉的村庄,发现村里的道路变成水泥路了!那个诧异!那个兴奋!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是县里出资统一修的,每个行政村都修了,但没有让村民掏钱。我是真高兴啊。大三的发现是村里免农业税了,中国几千年的农业税成为历史,非常非常不容易。那一年我还发现,很多以前把户口转出村子的人,都想办法又转回来了。农村,至少对于我而言,第一次变得如此美好。那次回家还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发现村里人终于开始重视读书了,好几个乡亲向我咨询考高中和大学的事情,这让父母觉得很受用。这一年,我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央召开了十七大,科学发展成为全党的共识。而大四那年,家里装了电话,因为电话线通到了家门口,电网也得到了改造。这一切,村民都不用花费一分钱。
  现在,学业重,回家的次数少了。可是因为通讯的方便,家和家乡的点滴变化我都能及时知晓。所以,衷心希望在下一次回家的时候,能发现更多让人欢喜的变化。这一次,我将会更清楚地记得,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快要召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