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把握方向

    期次:第939、940期    阅读:632   


■国务委员刘延东为中国石油大学 厄瓜多尔孔子学院揭牌


■中国石油大学成立非常规天然气、新能 源、提高采收率三个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签署与克拉玛依共建工程 师学院协议


■沈忠厚院士(左三)与研究团队的教师、学 生开展学术讨论。


■教师通过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与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学校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石油大学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党对高校实行有效领导的制度保证,是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根本制度。五年来,石大党委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在决策过程中,党委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工作原则,形成了“抓大事,谋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抓改革,促发展;抓稳定,促和谐”的工作格局,在学校改革与发展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党委对学校的领导核心作用突出表现在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发展规划的把握上。在学校第九次党代会上,学校党委提出了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步骤和特色化、国际化、人才强校三大发展战略。几年来,这一发展目标在全校上下达成了高度共识。
  2011年12月,学校胜利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并于同年制定完成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谋划和部署。新一届党委科学分析内外部形势,总结和梳理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经验、办学思路等,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想、发展路径、发展思路、办学模式和办学新使命,为下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精心谋划和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勃勃生机。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围绕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施“三级质量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有力措施,基本构建了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学校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不断提升,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培养结构不断优化;继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成人和远程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综合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大力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平台数量和层次大幅提升,形成了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团队建设,承接国家重大课题数量有新突破,成为负责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的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加,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
  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不断完善学科体系,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学科,积极扶持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学科整体水平稳步提升;启动了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三级重点学科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高层次人才数量不断增加。
  开放办学积极推进。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办学,继续加强与四大石油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和领域,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
  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不断改善。通过购置、租赁、新建楼宇等多种途径,积极拓展办学空间,校园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校园网络、图书馆、校园安保等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施了大规模的学院调整和机构改革,深化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新的岗位聘任制和岗位津贴制度;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重新构建了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了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实行科研资源有偿使用,资源配置得到优化。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十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
到2020年,把我校建成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汇聚、优秀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成为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留学生教育和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
  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开放办学 提升质量
发展思路 强优 拓新 入主流 求卓越
办学模式 质量 特色 开放
办学理念 质量立校 人才强校 特色兴校
三大战略 特色化 国际化 人才强校
五年来,石大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获批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15项,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实现了国家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新增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2门国家视频公开课、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提名7篇,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4篇。
  新增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分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新增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承担国家科研项目500余项,新增6项作为主持单位的国家“973”项目和4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成为负责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研究项目的高校;科研经费2011年超过6亿元;5年共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5项。
  新增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以及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6个博士后流动站,专业学位领域由1个发展到4个。
  新增“千人计划”学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19名,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4位院士以及多名省部级领导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及相关学院的院长和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