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碳捕获与封存研究进展迅速

成为全球碳捕获与封存研究院中国首家高校会员

    期次:第954期    阅读:161   

  
本报讯 3月1日,全球碳捕获与封存研究院北京代表处成立,中国石油大学成为全球碳捕获与封存研究院中国首家高校会员。
  全球碳捕获与封存研究院是针对CCS(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研发、推广与交流的国际组织,研究院将全球CCS项目、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人员组织在一起共同面对CCS所面临的挑战,推动CCS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延长石油、华能集团、中电投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政府机构、能源企业以及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代表出席了庆典。中国石油大学副校长徐春明应邀出席了成立庆典,并作了“中国大学在碳捕获与封存领域中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
  中国石油大学在CCS领域,特别是在二氧化碳封存与提高采收率领域起步非常早,于2002年成立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2011年底成立提高采收率研究院。该院是依托本校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组建的多学科科研实体,于2008年6月成立“温室气体封存与资源化利用实验室”,专门从事温室气体封存与资源化利用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研究,2012年该实验室被评定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提高采收率研究院组织了“二氧化碳埋存及资源化利用”香山会议,参与了CCS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863项目”、国家支撑项目、国土资源部重点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同时还参与中国与欧盟的COACH项目,主持中英煤炭近零排放WP4项目,负责了中澳政府间合作项目“二氧化碳埋存与提高采收率”相关工作,以及CCS国际标准化“量化与核查”工作。
  CCS技术包括捕获、运输、封存和利用等环节,涉及多领域多学科,各技术环节的技术成熟度不同,同时发达国家与中国在CCS各环节的技术发展阶段也不同,因而中国大学在CCS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环境评估、政策制定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徐春明表示,中国石油大学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利用全球碳捕获与封存研究院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国内外从事CCS研究的相关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等加强合作,更好地推动CCS事业的发展。
  (提高采收率研究院)
相关链接
CCS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
  CCS技术不仅可以对气候变化产生作用,还可以实现一定的商业价值。被捕获的碳可以用于石油开采,冶炼厂,甚至汽车业。二氧化碳可以变废为宝,将石油的采收率提高至40%-45%。美国能源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剩余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00亿桶,如果采用二氧化碳注入提高可采储量的话,其储量最多可增加至1600亿桶,潜力相当大。
  随着新一轮全球气候问题大讨论的展开,“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开始成为新能源技术讨论中的一个热点话题。